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風險管理 考古及摘要整理

【風險管理】考古及摘要整理

空大書香園地

joycekao 2008-08-22 提供

97暑風險管理題型:配合題60% 簡答題
第1章風險理論與風險管理全貌
解釋名詞
1純風險
該風險一旦發生,只有受損可能的風險。
2危險因素
或謂風暴的來源或謂災源,係指導致災難或風暴的所有因素。
簡答題
1風險依暴露體的性質可分兩那幾類?
答1實質資產的風險
2財務資產的風險
3責任暴露的風險
4人力資產的風險
問答題:96學年
1何謂實質資產的風險與財務資產的風險
實質資產的風險是指不動產與非財務性動產(商譽、著作權等)可能遭受的風險。
財務資產的風險是指財務性資產如持有的債券、股票與期貨等可能遭受的風險。

2何謂責任暴露風險與人力資產風險7
責任暴露風險指因法律上的侵權或違約,導致第三人蒙受損失的風險。
人力資產風險指人們因傷病死亡,導致經濟財務不安定的風險。
第2章企業價值與風險管理
簡答題
1請闡述風險管理的效益與成本
答:一、效益有:1稅捐的節省2減少風險管理成本的浪費3交易成本的降底 4投資決策失誤的避免
二風險管理的成本包括兩大項。一為有形成本 二為無形成本。
有形成本係指管理風險所花費的經濟資源而言。
無形成本主要是指風險管理人員對不確定存在的憂心。
問答題
1請說明風險管理的兩大成本,有形成本與無形成本
有形成本包括四項:
一、保險費包括企業所有與保險計劃相關的保險費。
二、其他替代性風險理財計劃的成本或未獲保險賠款的損失。
三、損害防阻設備支出。
四、風險管理部門支出。
無形成本主要是指風險管理人員對不確定存在的憂心。


第3章企業風險管理行政與風險辨識
解釋名詞
1管理政策說明書
宣示公司管理風險基本政策的文書。

簡答題
1風險管理人員草擬風險管理政策說明書實應考慮哪四大要素?
答:1公司經營大環境
2所屬產業的競爭狀況
3企業內部因素
4企業所在地保險市場與資本外匯市場狀況。


第4章企業經營風險評估(一)風險分析
解釋名詞
簡答題
1公司特有的人員風險有那些?
答:1普通單一員工
2主管人員
3研發技術人員
4員工群體
問答題
1請說明過失主義與結果主義。44
答:過失主義是傳統的侵權責任基礎。但幾個特定責任的法理基礎,已改採結果主義。只要受害人有損害結果的事實,不問加害人是否有過失的觀念,謂為結果主義。
以產品為例,嚴格責任(或稱無過失主義),是以產品缺陷,造成損害時,才產生賠償責任。之後演變成,只要有損害,即產生賠償責任的絕對責任。

第5章企業經營風險評估(二)風險估計與評價
解釋名詞
1風險評價:
指人們對風險的來源與風險估計值決定其重要性與價值的一種判斷過程
簡答題
1估計風險的兩個重要面向為何?
答:損失頻率和損失幅度是估計風險的兩個重要面向。兩者的機率分配決定了風險總損失分配。當兩個風險的損失幅度相同時,損失頻率扮演了重要角色,損失幅度則常是影響嚴重度的重要因子。例如,一次巨震遠比多次微震來得嚴重。
問答題
1請說明風險認知理論的知識理論與個性理論。
2請說明風險認知理論的經濟理論與文化理論。58
答風險認知是風險溝通的基礎,風險認知有五種理論。
一、知識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人們的科技知識水平是解釋風險認知差異的最佳途徑。
二、個性理論:
每個人的個性的差異與風險認知差異間是相關的。
因此,以個性差異,解釋風險認知差異是最佳途徑。
三、經濟理論:
認為人們的風險認知跟經濟生活水平以及科技產生的效益有關。
四、政治理論:個人參與的政黨與社會運動團體,對科技政策的看法與人們的風險認知有關。
五、文化理論:人們社會的生活方式,亦即文化型態是影響風險認知的最重要要素。為了維繫自我固有的文化生活方式,人們對風險的認知會有差異存在。

第6章企業經營風險控制
解釋名詞
1風險組合
指集合許多風險暴露體,達成平均風險,預測損失目的風險控制措施。
簡答題
1風險管理講求的是風險管理理財與風險控制的整合搭配,請問風險控制的種類大致有那五種?
答:1風險規避
2損失預防
3損失抑制
4風險隔離
5風險轉嫁-控制型
2重要的風險管理控制理論大致有五個,課本中介紹那兩個?
答:骨牌理論
能量釋放理論
問答題
1請說明風險控制措施的五種方式。64
答:1風險規避
2損失預防
3損失抑制
4風險隔離
5風險轉嫁-控制型



第7章企業經營風險理財(一)保險
解釋名詞
1風險轉嫁
弭補損失資金源自於經濟個體外部者
2風險理財
風險理財是弭補損失的資金,如何籌措與如何使用的一種財務管理方式。

問答題
1何謂保險經營理論中的「大數法則」、「風險的同質性」與「損失的分攤」
答:大數法則使保險發揮降低風險的功效,也提供保險招攬的理論基礎。
試驗次數愈增加,預期結果愈接近實際結果是大數法則所發揮的效應。將其運用在經營上,可以如是說,當風險單位數愈增加,則預期損失會愈接近實際損失。換言之,風險程度將相形降低。因為風險單位愈增加時,則實際損失與預期損失間的變動;亦愈增加


第8章企業經營風險理財(二)替代性風險理財
解釋名詞
1自我保險基金(91、92)
公司內部事先有計劃的提存基金承擔可能的風險

第9章企業經營風險理財(三)專屬保險
解釋名詞
1專屬保險(91、92)
指為承保母公司的風險,由一母(子)?公司設立的保險公司而言
簡答題
1設立專屬保險公司考慮的因素有那些?
答:1適切性分析
2評估何地註冊最佳
3評估各型再保保險計劃的優劣


第10章企業經營風險溝通
解釋名詞
簡答題
1說明影響風險溝通成效的因子有哪些?
答1傳播媒體
2緊急警告與風險教育
3固有的知識與信念
4信賴程度
第11章企業風險管理決策
解釋名詞
1後悔期望值
指該選的方案並沒有選,已選的方案與該選的方案間期望值的差異。
2固定式自負額
以每次損失為基礎,以固定金額表示,當損失超過自負額時,保險人負責超過的部分。
3起賠式自負額
以損失佔標的物實質的百分比表示,若損失低於此一百分比,一律不以予賠償,若超過此一百分比,則如數賠償。

簡答題
1闡述企業做保險購買決策的三項基本考慮因子。
答1保險費率
2企業的風險承受力
3機會成本
問答題
1風險管理中常用的自負額有四種:固定式自負額、起賠式自負額、消失式自負額與累積式自負額、請分別說明。114
答:固定式自負額:這是既簡單又普通的自負額,以每次損失為基礎。是故,它又稱為每次損失自負額。其表示方式,通常以固定金額如一仟元、二千元…等來表示。假設,實際損失二千元,自負額為一千元,則保險人負責一千元。
二、起賠式自負額:以損失佔標的物實值的百分比表示。起賠意即損失低於自負的百分比,一律不予賠償。反之,如超過自負的百分比,則如數賠償。此點與固定自負額不同。此種自負額,通常用於海上貨物保險。以3%起賠額為例。假設,某貨物值九仟元,保險自負額為3%起賠額。起賠點為270元(9000×3%=270)。損失低於270元,不賠。高於270元,全賠。

三、消失式自負額:此種自負額是固定式自負額和起賠式自負額混合的變種。自負額會隨損失金額的增加而消失,故稱為消失式自負額。
此種自負額除了有類似固定式自負額,金額的設定外,還有所謂的
「消失點」金額的訂定。
消失點的金額必高於固定式自負額。因此,如果損失低於固定自負額,則不予賠償。如果損失落在固定式自負額首消失點金額間,則企業獲得賠償的金額為損失扣除固定式自負額後的某一百分比,此百分比通常為111%或125%,依契約而定。
此百分比又稱為「損失轉換因子」。
例如,契約約定,消如點金額為20000元,每次損失自負額2000元。
損失轉換因子=消失點金額/(消失點金額-每次損失自負額)
亦即20000÷(20000-2000)=1.11=111%
如果損失超過了消失點,則保險人如數予以賠償。
其賠償公式為:賠款=(損失金額-每次損失自負額)×損失轉換因子。
是故
損失1000元,不賠。
損失8000元,賠6660(算法:(8000-2000)×1.11 )
損失22000元,全賠。

四、累積式自負額。此一自負額,乃在一特定期間內,每次損失金額,均由累積自負額中扣除。當累積自負額用盡時,始由保險人賠償的一種自負額。如一次損失金額就超過累積自負額,除餘額由保險人賠償外外,往後的損失亦由保險人負責。

第12章企業財務性風險管理
解釋名詞
1風險值(91、92)
指未來某段時間內,某個信心水準下資產或負債價值的最大變化量。

第13章索賠管理與危機管理
解釋名詞
1危機管理
經濟個體如何利用有限資源,透過危機的辨認分析及評估而使危機轉換為轉機的一種管理過程。
簡答題
1說明理賠成本控制的方法
答1預付賠款
2代立求償
3復健計劃管理
4特殊架構給付
問答題
1請說明危機管理過程的五個步驟。152
答:1危機的辨認2危機管理小組的成立3資源的調查4危機處理計劃的制定5危理處理的演練與執行

第14章企業風險績效評估
解釋名詞
簡答題
1說明風險管理續效評估的必要性與目的
答:必要性:(1)了解過去的決策是否與預期目標一致
(2)調整過去的決策適該新的變動環境
目的:(1)控制續效
(2)適應未來的變局


第15章企業風險管理專題
解釋名詞
1聖彼得堡矛盾
指人們願意花多少錢參與丟擲一枚硬幣直至人們猜對為止的遊戲,如依預期價值極大的決策法則來解釋,則人們願意付出的錢最後是無限大的。這種現象不儘合理。
2員工福利計劃理財之「非醵出式」
員工福利所需的成本由雇主完全支付的方式。
註:員工福利理財方式有三種:
一、非醵出式(noncontributory):由雇主完全支付。
二、醵出式contributory:此方式由雇主和員工按比例共同支付。
三、由員工全部支付。

問答題
1跨國公司可細分為四種:有限國際企業、多國籍企業、超國家企業與高度超國家企業,請分別說明。172
答:1有限國際企業:當單國公司的經營活動,由輸出中心轉成國外直接投資,但仍對本國國內市場,具有極大的依存度時,此種型態的公司謂之有限國際企業。
2多國籍企業:一般所言跨國公司以此為主。企業經營之目的在求生產資源最佳的國際分配時,則該企業就成為多國籍企業。
3超國家企業:此種公司主要決策者的組成,不以多國籍為要件。超國家企業擁有多國籍人員決策群。
4高度超國家企業:跨國公司如發展至此一層次,則法律上就無國籍存在可言。
2請說明購併專案風險有那六種。174
答:購併專案風險主要有六大類:
一、 來自地理位置的風險:如對象公司所在地的建築防火安全標準與法令規定以及環境保護法的相關責任規定等。這類風險與法律規定關係密切。
二、 來自產品的風險:如被購併的對象公司如有產品責任訴訟未了,則欲進類購併的公司將承受該責任,此謂繼承者責任。再如被購併對象公司所在國對產品發展的惡意干涉。
三、 與被購併對象公司員工有關的風險:如被購併對象公司員工的忠誠度降低,可能引發偷竊與破壞等的風險。再如員工退休金債務提撥不足的風險。又如購併雙方重要人物遭綁架等的風險。
四、 來自被購併對象公司董事與高階主管法律訴訟的風險。
五、 來自購併價金的財務風險:從事跨國購併業務時,可能遭受的外匯風險等。
六、 來自智慧財產權無法順利移轉的風險:如尚未登記的版權與商標權等。

第16章個人與家庭風險管理
解釋名詞
1所得替代率
是以一定期間收入為基礎,將收入扣除所得稅、工作費用與儲蓄的餘額除以收入而得。
簡答題
1說明以需求法則規劃死亡壽險的考量因子。(即分析整個家庭在家計主事者突然往生後,需求的類別有哪些?)
答:1個人喪葬費用
2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費用
3子女教育基金
4各類債務

第17章風險管理與稅務0題

第18章政府機構與社會風險管理
問答題
1請說明社會風險決策的方法有那三種?218
答:社會風險決策的方法可歸類為
一、 專業判斷法二、歷史記錄法。三、傳統分析法。
第19章風險管理的未來
解釋名詞0
問答題
1請說明實證論與後實證論的兩種管理思維為何?229
答:實證論與後實證論哲學,基礎思維不同,有所爭執不足為奇。
實證論使人對管理風險能知其然。
後實證論則可使人能知其所以然。事實上兩者缺一則不完美。
也正因此,它們正可互補。無一完美的原因是風險的真相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數學統計固可透露部份真相以供吾人決策判斷,但風險是互動的,糾纏一起的。後實證論的風險建構理論提供了解人們如何思考風險與思考的社會文化過程之基礎。它或許更能使吾人認識風險統計數據背後的真正因子,有助於改善吾人的決策判斷與管理風險的方法。換言之,管理風險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同樣扮演吃重的角色。

各章摘要
1章
1風險的理論,大體上可分兩類,一為客觀實體派的風險理論。二為主觀建構派的風險理論。
2客觀機率係指某一事件於特定期間內,隨機實驗下,出現機會的高低,換言之,即某一事件於特定期間內,發生頻率。
3主觀機率係指對某一事件於特定期間內,發生頻率或出現機會,主觀信念的強度而言。
4風險建構理論探討人們思考風險的方法與過程。
5危險因素或謂風暴的來源或謂災源,係指導致災難或風暴的所有因素而言。
6損失是指金錢財富無法預料的減少,它亦含括人們心中期盼的落差。
7危險事故被視為損失發生的直接與外在原因。危險因素是為損失發生的間接與內在原因。
8 實質資產的風險係指不動產與非財務性動產可能遭受的風險。
財務資產的風險係指財務性資產可能遭受的風險。
責任暴露風險係指可能因法律上的侓權或違約,導致第三人蒙受損失的風險。
人力資產風險係指人們因傷病死亡,導致經濟不安定的風險。
9風險效應無法被抵銷的風險謂之系統風險,能被抵銷的風險為非系統風險。
10廣義的風險管理係指為了建構風險與回應風險,所採用的各類監控方法與過程的統稱。狹義的風險管理係指經濟個體如何整合有限資源透過風險的辨識與評估,使損失對個體的不利衡擊降至最低的管理過程。
11風險管理可大體歸納為兩大類別,一為危害性或實質性風險管理,二為財務性風險管理。前者管理的對象為起因於資產的實質毀損或人員傷亡等的風險,後者管理的對象為起因於市場價格波動引發的風險。
12風險管理的核心議題是-「如何決定可接受的風險」。然依風險理論的不同,其次議題則不儘相同。


第二篇風險管理-私有部門
第2章企業價值與風險管理
1企業價值係指公司未來預期收益,風險調整後的資本化價值而言。
2風險管理成本包括兩大項,一為有形成本 二為無形成本。
有形成本係指管理風險所花費的經濟資源而言。
無形成本主要指風險管理人員對不確定存在的憂心。
3風險管理的有形成本是為風險成本。它包括四項
一為保險費:此項包括企業所有與保險計劃相關的保險費。
二為其他替代性風險理財計劃的成本或未獲保險賠款的損失。
三為損害防阻設備支出。
四為風險管理部門支出。

第3章企業風險管理行政與風險辨識
1宣示公司管理風險基本政策的文書謂之風險管理政策說明書。
2風險管理人員草擬政策說明書時,應考慮四大要素,第一公司經營大環境 二所屬產業的競爭狀況 三企業內部因素 四企業所在地保險市場與資本外匯市場的狀況。
3辨識風險主要的方法,包括政策分析法、制式表格法、風險列舉法與實地檢視法。

第4章企業經營風險評估(一)-風險分析
1除有價證券等財務資產外,所有有形與無形的財產均謂實質資產。
2巨災需滿足三要件:一,死亡人數要高達一百人以上。二、損失金額佔年度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以上。三、受影響人口(即災區人口)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
3實質資產的損失,主要有兩個分類:
第一是依損失原因分,損失型態可分為火災損失、爆炸損失、颱風損失、竊盜損失、地震損失與洪水損失等。
第二是依原因是否為直接與間接分,損失型態可分成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
4營業中斷損失是公司因自有財產遭受直接損失,導致無法繼續營業,在未回復正常營業前,所蒙受的損失。其計算,需考慮:(1)營運正常下,賺取的淨利潤。(2)繼續費用。(3)營業中斷期間。
5連帶營業中斷損失係指公司營業中斷,不是自有財產毀損導致,而是供應商或是顧客因素,導致公司帶暫停營業的損失。
6租賃價值係指自用房屋所有人房屋遭受毀損時,在回復期間不得不另行租屋,此時,另行負擔的租金,謂為租賃價值。
7租權利益損失係指承租人基於租賃契約,對某建物享有使用權,此種對建築物的使用權,可能因營業情況良好及各種因素的配合,導致該建築物的租價值增高,且超出原有租金,超出的部分,謂為租權利益。此種利益,可能會因建築物的毀損而喪失。
8市場風險主要有來自市場狀況的改所致。股市、匯市或債市波動,同易影響財務資產價值。信用風險主要指公司與客戶間或公司與金融機構間,交易的一方違約所引發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指公司持有的財務資產,無法在合理的價位迅速賣出或轉移時面臨的風險。
9侵權責任的成立要件,包括第一,須自已的行為。二、必須行為不合法。三,須行為出於故意或過失。四,須行為已導致他人蒙受損害。
五,行為與損害間,須有因果關係。六須行為人有責任能力。
註: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犯罪的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
過失係指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
10傷病死亡對員工家庭生計的財務影響,有兩種型態:一為因傷病,導致的收入中斷或減少,此謂為收入能力損失。另一種為因傷病死亡,所增加的額外開銷,此謂為額外費用損失。它含括喪費用、醫療費用與住院費用等。
11重要人員係指因傷病死亡,將導致公司銷售業績減少,增日不必要的成本和公司信用大打折扣的員工而言。

第四章企業經營風險評估(一)---風險分析
※【風險評估】區分為風險分析、風險估計與評價三部分。風險分析是為風險特質的分析,它包括各類型損失原因的了解與計算損失金額基礎的評定。
一實質資產與風險分析
除有價值證券等財務資產外,所有有形與無形的財產均謂【實質資產】(physical asset)。這些資產可能面臨危害性風險與財務性風險。
※損失型態
實質資產的損失,主要有兩個分類:第一是依損失原因分,損失型態可分為火災損失、爆炸損失、颱風損失、竊盜損失、地震損失與洪水損失等。第二是依原因是否為直接或間接分,損失型態可分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係指直接由危險事故導致的損失;【間接損失】則由直接損失衍生而來。損失原因間有可能互為獨立,有可能是連續原因,也有可能是同時發生。

※損失評價方法---直接損失
計算實質資產直接損失的理論基礎有:原始成本基礎、帳面價值基礎、市價基礎、收益資本基礎、重置成本基礎與重置成本扣除實際折舊基礎。

※【重置成本】等同市價。意謂原有財產喪失時,重新購買的支出。重新購買指購買規格條件與原有財產大致相同的財產而言。

※舉例說明實際現金價值基礎下的計算方式:
【例題1】
一部TV,購價為$40,000。用了幾年,僅值$20,000並遭或焚毀。同樣規格全新TV,公平市價為$60,000。那麼,該TV的實際現金價值的計算方式為:$60,000-[$60,000×($40,000-$20,000)÷$40,000]=$30,000。

【例題2】
假設某財產原始成本$20,000。耐用年限10年,無殘值。使用6年後,遭火災全部毀損。損失發生時,累計折舊帳戶餘額為$12,000。公平市價為$60,000。如考慮稅法的要求,則該財產的實際現金價值是:
$60,000-[$60,000×6/(6+1)]=$60,000-$32,400=$27,600。
如不考慮稅法的要求,該財產的實際現金價值是:
$60,000-($60,000×6/10)=24,000。

※損失評價方法---間接損失
間接損失(或稱從屬損失)包括營運收入的減少和額外費用的增加。營運收入的減少包括:1營業中斷損失2連帶營業中斷損失3成品利潤損失4應收帳款減少的損失。額外費用增加,主要包括:1租賃價值損失2額外費用損失3租權利益損失。

※營業中斷損失(loss of business interruption)是指公司因自有財產遭受直接損失,導致無法繼續營業,在未回復正常營業前,所蒙受的損失。其計算需考慮:1營運正常下,賺取的淨利潤2繼續費用3營業中斷期間。

※連帶營業中斷損失(loss of contingent business interruption)係指公司營業中斷,不是自有財產毀損導致,而是供應商或客戶因素,導致公司連帶暫停營業的損失。此種計算方式與營業中斷雷同。

※租賃價值:係指自用房屋所有人,房屋遭受毀損時,在回復期間,不得不另行租屋營業,此時,另行負擔的租金,謂為租賃價值。

※租權利益:係指承租人基於租賃契約,對某建物享有使用權。此種對建築物的使用權,可能因營業情況良好及各種因素的配合,導致該建築物的租賃價值增高,且超出原有租金,超出的部分,謂為租權利益。

※模式風險:係指與財務定價模式相關的風險。

二財務資產與風險分析
財務資產面臨的主要風險,可細分為三:1市場風險2信用風險3流動性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有來自市場狀況的改變所致。股市、匯市或債市波動,容易影響財務資產價值;信用風險:主要指公司與客戶間或公司與金融機構間,交易的一方違約所引發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指公司持有的財務資產,無法在合理的價位迅速賣出或轉移時面臨的風險。

三責任暴露體與風險分析
責任風險的重要性不亞於前面所述,一旦責任訴訟發生,長達數十年結案的例子,不勝枚舉。賠償金額也可能使公司破產。
(一) 責任與侵權行為的涵義
未履行某項義務而發生的後果謂為責任。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的行為是為侵權行為。此種行為所致的法律責任,簡稱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的成立要件包括:
1須自己的行為
2必須行為不合法
3須行為出於故意或過失
4須行為已導致他人蒙受損害
5行為與損害間,須有因果關係:
6須行為人有責任能力。

(二) 過失侵權責任的抗辯
加害人對被害人的請求損害賠償,可以下列兩項理由,提出抗辯
1自甘冒險:例如被害人如有:下列兩種情形之一,自不能提出賠償請求a明知會有風險存在b自已甘願暴露於風險中。
2與有過失:在侵權責任中第三個構成要件中,指出加害人的行為必需有過失,然被害人必需能證明始可。但是被害人常常自已亦有過失。換言之,雙方均有過失,此時加害人可以「與有過失」為由,減輕責任。

(三) 與有過失抗辯效果的減弱(43)
1最後避免機會原則的採用2比較過失原則。在此原則之下,原告及被告互相負擔不同的過失程度。
由於此兩項修正原則,使得被告以「與有過失」為理由抗辯的效果減弱。(在與有過失原則下,原告有可能無從獲取任保賠償。)
(四) 替代性責任之立法
本人因他人過失,需負的侵權責任是為替代性責任。
如醫師在診療時,因受其指導的其他工作人員,發生過失行為,導致病人傷害時,該醫師應負賠償之責。其理由,無非係指工作人員不能善盡職責,乃係醫師不當指派的結果。是故,該醫師對病人的傷害,應予負責。
同樣,汽車所有人有可能對駕駛人的過失行為負責。
(五) 過失主義與結果主義
過失主義:
結果主義:
(1)過失主義:是指意外事故發生後,受害人必須負舉證之責,證明加害人有過失存在,受害人才能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此種損害賠償基礎稱為過失主義。例如:民法上的侵權行為責任即採過失主義。(網路)
(2)推定過失主義:是指意外事故發生後,即推定加害人有過失存在,受害人可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但加害人若可舉證證明自己無過失存在時,便可免除對受害人的損害賠償。
(3)無過失主義:是指意外事故發生後,不論加害人有無過失存在,受害人均可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而加害人不能以舉證證明自己無過失的方式來免除其所應負的損害賠償責任。例如:強制汽車責任險即採無過失主義。由此可知,過失主義對受害人的保障較小,無過失主義對受害人的保障最大,而推定過失主義則介於兩者之。
(六) 責任損失型態與賠償
型態有兩種:1體傷責任2財損責任。
◎ 美國的懲罰性賠償概念:懲罰性賠償係指對加害人的故意或基於道義應予以遣責時,為使此種侵權行為不再發生而實施的制裁金。此種金額的計算與被害人蒙受損失的金額無關。
※何謂替代責任?無過失保險?懲罰性賠償?
本人因他人過失,需負的侵權責任是為「替代責任」。如汽車所有人有可能對駕駛人的過失行為負責。

無過失保險:係指汽車駕駛人對於車禍的損失,可直接向自己的保險人求償,而在求償過程中,無須證明何人的過失所引起,故稱為無過失保險。

懲罰性賠償:係指對加害人(被告)的故意或基於道義應予以譴責時,為使此種侵權行為不再發生而實施的制裁金。此種金額的計算與被害人(原告)蒙受的損失金額無關。
四人力資產與風險分析
(一) 人力喪失原因—傷病死亡
全殘與分殘:全殘即為全部或永久工作能力喪失。分殘是指暫時工作能力喪失。此兩者皆是傷病導致的工作能力喪失。
(二) 人力喪失原因-年老與失業
(三) 公司本身特有的人員風險
※公司本身特有的人員風險有哪些?
1員工一般傷病死亡的風險。
2重要人員的傷病死亡的風險。
3員工群體的意外風險。
4面臨顧客,因傷病死亡所致的信用損失的風險。
5當公司經營失敗時,需清算債務,其商譽將因資產的變賣而喪失價值,此時,員工可能受影響而有不利於公司的行為。
6來自股東的傷病死亡。

第五章企業經營風險評估(二)-風險估計與評價
摘要:
1損失資料庫至少應包括下列資訊:
(1)風險暴露體的特性及其數目
(2)每件損失發生的日期及結束理賠的日期
(3)造成損失的危險事故
(4)每件損失的金額
(5)每件損失所涉及的風險暴露數。

2依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歸類,風險可劃分為五類:
(一)極少發生: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約每一百年或約每三百年以上,發生一次者。
(二)可能但未曾發生,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約每三十年,發生一次者。
(三)發生數次: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約每十年,發生一次者。
(四)經常發生: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約每三年,發生一次者。
(五)幾乎確定會發生:損失每年不只發生一次。

3估計危害性風險損失幅度,常見的尺規有可達的最大損失,可能產生的最大損失,年度預期損失,最大可能損失,年度最大可能總損失,正常損失預期值,可能最大損失與最大可預期損失。

4依損失幅度大小,風險可分五類。
(一) 最嚴重:損失金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百分之十以上者。
(二) 很嚴重:損失金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者。
(三) 中等:損失金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者。
(四) 不嚴重:損失金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者。
(五) 可不在乎:損失金額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百分之三以下者


5※風險評價是指人們對風險的來源與風險估計值,決定其重要性與價值的一種判斷過程。
※人們對風險相關事務訊息,留意、詮釋與記憶的過程統稱風險認知。
風險認知有五個理論:一、知識理論 二、個性理論 三、經濟理論
四、政治理論。五、文化理論。
影響風險認知的因子,可歸納為兩大類:
一、風險活動的特質:包括風險的巨大程度,熟知度、從事風險活動是否出於自願,災難後果是否立即且明顯,人們對風險能否掌控,風險是新的抑或是舊的,災難後果是否傷及下一代與風險活動可能產生的效益。
二、認知者本身的特性,媒體與社會文化政治生態。
第六章企業經營風險控制
摘要
1風險控制係為了降底損失頻率,縮小失幅度所採取任何措施而言。

2風險控制措施,可分為五種:
(1)風險規避
(2)損失預防
(3)損失抑制,損失預防與抑制併稱為損失控制。
(4)風險隔離。隔離又分為分離與儲備。
(5)風險轉嫁-控制型。

3損失控制的類別:
一依目的分:1損失預防2損失抑制
二依風險控制理論分:當推骨牌理論和能量釋放理論。
(1)骨牌理論主張採取改變人們行為的方法控制損失。
(2)能量釋放理論主張採取工程物理法控制損失。
三依損失控制措施,實施的時間分:
(1)損失發生前的控制(2)損失發生時的控制(3)損失發生後的控制。

4分離、儲備和損失的不同:
一、抑制特別強調縮小損失幅度。分離和儲備則否。
二、分離可能增加損失頻率,但儲備對損失頻率,則毫無影響。分離雖將風險暴露面縮小,但數目增加,發生損失的次數可能增加。
三、儲備不影響損失頻率,但能縮小損失幅度。因此損失預期值可能降低。
四、分離對損失頻率和幅度均有影響。因此分離是否會降低損失預期值端賴分離對頻率和幅度影響的程度。

5可靠度係指組成系統的軟硬要素,在既定環境與特定期間內,達成預定既有功能的機率而言。

6風險控制成本有兩類,即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資本支出、收益支出
一資本支出:1安全設備的購置。2安全設備改良成本。
二收益支出:1安全設備的保養維護費2安全人員的薪資
3安全訓練講習費。
※間接成本:系指必須花費的機會成本或其他間接的花費。

風險控制的效益有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
直接效益包括:
(1)保險費因損失控制加強,得以節省的支出。
(2)來自政府的優惠與可以抵免的賦稅。
間接效益包括:
(1)未來平均損失的減少
(2)追溯費率帶來的當期保費節省數。
(3)勞資關係,生產力與公司形象的改善。


第七章企業經營風險理財(一)保險
1風險理財是弭補損失的資金,如何籌集與如何使用的一種財務管理方式 。
2以損失的資金來源區分,風險理財基本上只有兩類:
(1)風險承擔(2)風險轉嫁。
而就損失前後區分,風險理財可分為:損失前理財與損失後理財。

3保險係指集合多數同類風險,分擔損失的一種制度,保險也指契約雙方當事人的約定,一方交付保費於他方,他方承諾特定事故發生時,承擔保險責任的一種契約。

4可保風險,最好是:
(1)純風險
(2)純風險導致的損失可被預測。
(3)純風險導致的損失幅度,不要過大,亦不能過小。
(4)俱備同質性的風險單位,需夠多但僅有少量可能受損。
(5)純風險導致的損失,需要意外且明確的。

5保險的三個理論基礎:
一、大數法則。二、風險的同質性。三、損失的分離

6保險的社會價值,包括:
一可促成資源的合理分配。
二可促進公平合理的競爭。
三有助於生產與社對的穩定。
四可提供信用基礎。
五可以解決部分社會問題。
六可提供長期資本。
保險的社會成本包括:
一保險的營業費用成本。二道德及心理危險因素引發的成本。

第八章企業經營風險理財(二)-替代性風險理財
1承擔風險的理由:
一、可省卻附加保費。
二、現有保險市場無法提供所需的保險。
三、風險程度遠超過保險人願意承擔的額度時。
四、為了因應保險人的規整與要求。
五、風險無從辨識時,只好承擔可能的風險。

2風險管理中,所指的風險承擔是指主動計劃性的承擔。
依理財的方式分。主要的風險有:
(1)自我保險基金
(2)專屬保險
(3)有限風險計劃
(4)其他風險承擔:包括當期費用法、未提存準備基金方式、借款、出售有價證券、發行公司債、運用庫存現金與增資等。
3自我保險與保險的不同:
一、保險可組合許多風險暴露體。自我保險基金是公司內部的特種基金,規模大的公司集團,風險組合效應,才會明顯。
二、保險在特定期間內,隨時可應付損失的資金需求。自我保險基金,在累積足額前,有無法應付之虞。
三、保險在一定條件下,才可請求退還部份款項。自我保險基金為公司所有,無退還的問題。

4風險承擔團體極類似相互保險或團體專屬保險。
該團體可提供責任保險業務予其成員。它也可提供再保險給其它團體。
保險購買團體可籍團體交涉的力量,獲取優惠的保險費率與條件,這包
括風險承擔團體提供的保險。風險承擔團體是特許的公司組織,但保險
購買團體,不必要是公司組織。

5有限風險計劃或謂財務保險。
性質上它是傳統保險與自我保險的混合。亦即是風險轉嫁與承擔的混合。它主要是透過長期的時間,分散風險。
有限風險計劃的保費,除依個別理賠經驗決定外外,計劃期滿前,剩餘的保費將退還給保戶。

6追溯費率計劃是依照保險期間,投保人的實際損失經驗,決定當期費率的一種方式。此一計劃,依損失經驗的計算基礎,又可分兩種:
一為已發生賠款追溯費率計劃,另一為已付賠款追溯費率計劃。

7補償餘額計劃是由被保公司支付標準保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扣除相關必要費用後,將餘額存入被保公司指定的銀行帳戶,同時簽發追溯費率保險單予被保公司。損失發生前,被保公司為了資金周轉的需要,可自該帳戶提領應急。損失實際發生後,保險公司依被保公司的實際損失經驗,核算當年度實際保費。


第9章企業經營風險理財(三)-專屬保險
1專屬保險指為了承保母公司的風險,由一母公司設立的保險公司而言。

2專屬保險可作如下分類
一、依業務範圍分:
(1)純專屬保險 (2)開放式專屬保冾。
二、依贊助者分:
(1)純專屬保險(2)組合專屬保險(3)團體專屬保險
(4)風險擔或保險購買團體專屬保險(5)租借式專屬保險等五種
三、依規模大小分:
(1)空殼(或紙上)的專屬保險。(2)小規模專屬保險。
(3)規模完整的專屬保險。
四、依所有人的多寡分:
(1)單一母公司專屬保險(2)多重母公司專屬保險。
五、依角色功能分:
(1)以直接簽單為主的專屬保險。(2)以再保公司為主的專屬保險。
六、依所在國境內外分:
(1)與母公司同一國境的境內專屬保險。
(2)與母公司不同國境的境外專屬保險。

3設立專屬保險機制的主要理由是(1)傳統保險功效不彰與(2)滿足企業經營目標的要求。

4設立專屬保險公司考慮要點包括:設立的適切性、註冊地、再保險。
※註冊地首需考慮的是:
一、註冊地的基礎設施。包括(1)電信與電腦網路設施(2)國際機場設施(3)交通、電力與水力等基礎設施。
二、其次要考慮的是註冊地的風險管理與金融保險服務品質,專業技能的水準高低與人才的多寡。
三、最後要考慮註冊地對專屬保險公司監理的規定與賦稅規定。

5專屬管理人扮演的主要角色有:
一從事設立專屬保險公司前的適切性分析與設立的申請。
二設立專屬保險公司後,專屬管理人可從事保險承保業務。
三從事理賠服務管理,資金的運用與投資,財務會計與報表的編製與確保
符合註冊地保險監理的要求等。

6專屬保險有來自稅務機關與保險監理機關的雙重威脅。


第十章企業經營風險溝通
1廣義言,風險溝通泛指所有風險資訊在來源與去處間流通的過程。
狹義的風險溝通專指健康或環境風險資訊,在利害關係團體間,有目的的一種資訊流通過程而言。

2風險溝通的理由有四:
一、為能使人們實際掌控風險
二、人們有權利獲知風險相關資訊。主宰自我。
三、有助於克服人們心理上的恐懼威脅。
四、風險溝通,有助於履行責任義務。

3風險溝通的目標有:
一改變人們對風險的態度與行為。
二降底風險水平。
三緊急應變的準備。
四鼓勵社會大眾參與風險決策。
五履行法律付予人們知的權力。
六教導人們了解風險,掌控風險。

4除法律基礎外,影響風險溝通成效的因子尚包括:
一、傳播媒體 二、緊急警告與風險教育 三、固有的知識與信念
四、信賴程度 五、時機。
5風險溝通策略要能有效,至少三個條件要俱備:
一、風險事實資訊的準備與顯示必需謹慎。
二、風險溝通上應盡可能與利害關係人產生對話。
三、風險評估與管理的規劃,要能取得利害關係人的信賴。

6風險溝通策略制定的原則:
一、意圖與目標,要特定且明確。
二、風險數據的引用要謹慎,數據的顯示,最好通俗易懂。
三、溝通前,專家對風險相關問題要有共識。溝通時,說法要一致。
四、對方焦慮要能與其分憂且溝通時,要強調與對方利害相關的所在處。


第11章 企業風險管理決策
1企業價值係指未來預期收益,調整風險後的資本化價值。

2風險管理財務決策分為兩種:投資決策與理財決策。
投資決策著重資金的有效運用。投資計劃的淨現值高於零,為通常的決策標準。
理財決策著重於如何以最低成本取得資金。

3決定是否購買保險需考慮三個因素:
一、保險費率。二公司的風險承受力。三機會成本。

4風險管理中常用的自負額有四種:
一、固定式自負額 二、起賠式自負額
三、消失式自負額 四、累積式自負額。

5托賓值是企業價值與資產重置價值的比例。

6後悔期望值係指該選的方案並沒選時,已選方案與該選方案間,期望值的差異。
第12章企業財務性風險管理
1所謂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因相關市場,如原料市場、成品市場、外匯場、利率市場或股票市場等的波動,所可能造成公司的損失。

2公司的財務風險可分為幾大類:實體商品價格的風險、外匯風險、利率風險、股市風險等。

3財務風險管理的上策,是將風險以風險分散的方式消弭於無形。

4如果有些風險無法籍著風險分散的方法消去。或是針對風險分散後的剩餘風險,公司應定時衡量其風險的大小。

5目前風行的風險衡量方法,以風險值為代表。

6如果經過風險衡量後,公司認定無法或不值得承受這樣的風險,便得找適當的金融工具,將適當的風險轉移出去。一般稱之為避險。

7可用以避險的工具,多是衍生性金融商品。如遠期契約、期貨、選擇權。


第13章索賠管理與危機管理
1索賠管理的範圍有三:
一、企業組織行為的失誤導致他人遭受損失,因而應負的法律賠償責任。
二、企業將各類財務損失轉嫁他人,當企業蒙受損失時的索賠活動。
三、企業自我承擔風險,當企業蒙受損失時的索賠活動。

2控制理賠成本的方法有四:
一、預付賠款 二、代任求償 三、復健計劃管理 四、特殊架構給付。

3復健係指針對受傷和殘廢之人員,以身心輔導和職業輔導的方式,恢其恢復傷殘前,原有的自信、能力和獨立性。
復健方式有三:一、物理復健 二、心理復健 三、職業復健。
職業復健係使傷殘者重新就業工作。新的工作可以是原來的工作,也可以是類似的工作。
復健訓練係指訓練與教育傷殘者,有關各種復健方式的知識和訊息。
復健管理係指透過與有關人員的溝通、磋商與控制、執行管理所擬的復健計劃而言。

4危機發展的階段有四:
第一階段稱為潛伏期亦即警告期。
第二階段稱為爆發期。
第三階段稱為後遺症期。(?)
第四階段稱為解決期。
5危機管理可規範為經濟個體如何利用有限資源,透過危機的辨認分析及評估而使危機轉化為轉機的一種管理過程。
6危機管理過程,可分五個步驟:
一、危機的辨認 二、危機管理小組的成立 三、資源的調查
四、危機處理計劃的制訂。 五、危機處理的演練與執行。

7危機管理成本,可分為易確認的成本與不易確認的成本。
易確認的成本,大致上危括處理危機所需的交通費、暫宿費、設備秏損、處理危機時,員工可能遭致的傷害與危機訓練成本等。
不易確認成本則是員工於危機期間,工作無效率的成本。
危機管理效益,大致包括毀損財產得以快速復原,消除可能的重複浪費,維修人員可能因危機,反而更熟悉如何改善維修效率,公共關係得以改善,可能獲得保險優惠,有助於索賠管理與危機處理經驗的獲得等。


第14章企業風險管理效評估
1評估風險管理續效的必要性有二:
一、了解過去的決策是否與預期目標一致。
二、調整過去,適應新的變局。
2評估風險管理的目的。一、控制續效。二、適應未來的變局。

3行動標準與結果標準是重要的評估標準。良好的評估標準,應具備下列幾點特性:(1)客觀性 (2)彈性 (3)經濟效益性 (4)能顯示異常性
(5)能引導改善行動。

4分攤風險成本的目的有四:
一、提升風險控制績效。
二、求取風險承受與風險分攤間的平衡。
三、提供管理人員風險成本的相關資訊。
四、為了幫助風險承擔的規劃與執行。

5良好的風險成本分攤制度應具備簡明易懂、免除捏造、激勵管理人員降低損失、公平性、便於編製風險成本預算書。

第15章企業風險管理專題
1跨國公司主要指多國籍企業。企業經營之目的在求生產資源最佳的國際分配時,則該企業就成為多國籍企業。
2跨國公司面對的主要風險包括不同社會文化下的認知性風險,政治風險,總體經濟風險與科技風險。

3政治風險通常係指任何可能降低企業價值的政府作為而言。它是源自地主國政府不當的干預作為。它可歸納為五大類別:
一、財產被充公、沒收與國有化。
二、地主國政府對國際交易合約的違反。
三、地主國政府對外國公司的歧視規定。
四、地主國政府干預外匯自由。
五、戰爭。

4總體經濟風險包括:利率風險、通貨風險、國家風險。
5符合保險標的的所在國保險法和其監理規定的業務是為「認可保險」。
反之,不符合保險標的的所在國保險法和監理規定的業務是為「不認可保險」業務。
條款差異性保險以一切險為承保基礎。性質上屬於財產損失保險,也是巨額保障保險。

6專案計劃可能遭受的不確定性有六大來源:
一、該專案至終極結束時,涉及的害關係人是誰?
二、利害關係人的動機目的何在?
三、利害關係人興趣什麼?
四、如何管理該專案?
五、進行該專案可用的資源那裡來?
六、專案何時開始何時完成?
這些不確定性,如果對專案續效產生顯著性的衝擊,即謂為專案風險。

7購併專案風險主要有六大類:
一、是來自地理位置的風險
二、是來自產品的風險
三、是與被購併對象公司員工有關的風險。
四、是來自被購併對象公司董事與高階主管法律訴訟的風險。
五、來自購併價金的財務風險。
六、來自智慧財產權無法順稅移轉的風險。

8員工福利主要是指間接和遞延性補償計劃,其包括八個員工福利項目:
一、是人壽及意外傷害保險。
二、是醫療費用給付。
三、是工作能力喪失收入給付。
四、退休計劃。
五、股權計劃。
六、財產及責任保險。
七、失業計劃。
八、其他給付計劃。
9團體保險有四種主要特性:
一、團體保險中,風險選擇之對象為一個團體。
二、一張團體保險單可保障許多人。
三、成本低保障高
四、團體保險的保險費以經驗費為主。

10、環境污染風險的來源主要包括:
一、來自既有財產的污風險。
二、來自財產轉換時的風險。
三、來自貸款者的責任風險。
四、信託責任風險。
五、自然資源的破壞。
六、人體健康的保護。

11風險證券化是結合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共同分散風險的概念。
12傳統再保險是轉嫁承保風險,財務再保險主要是轉嫁利率、信用與匯率等的財務性風險。
※保險公司運用財務再保險的主要理由包括:
一、它可降低初年度因業務成長所帶來的資本侵蝕。
二、它可確保邊際清償能力。
三、它可轉嫁財性風險,維持盈餘的穩定。
四、它可達成節稅避稅的效果與有助於保險公司做好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管理。

13所有關聯到組織環境與工作,以及會影響人們健康與安全的個人行為特質謂為人因。
14人為疏忽可分為:有意圖的與無意圖的。
有意圖的包括:錯誤與阻撓。無意圖的包括:沒有留意與無心之過。

15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
一、要俱備克服災難的社會文化規範。
二、是要有形諸於外的安全態度與行為。
三、是對安全能時刻省思。

16風險行為係指人們在風險情況下的決策行為而言。
17在風險情況下,人們應該如何下決策是為規範決策法。
18聖彼得堡矛盾係指人們願意花多少錢參與丟擲一枚硬幣直至人們猜對為止的遊戲。如依預期價值極大的決策法則來解釋,則人驟願意付出的錢最後是無限大的。這種現象不儘合理。

19解釋人們在風險情況下,實際的決策行為是為敘述決策法。
20前景理論說明人們的實際決據是受到人們的價值函數,決策權重函數與人們對問題如何構思所影響。
※價值函數包括三項特質:
一、價值係指人們心中期望的變異值。
二、人們心中期望的變異影響決策。
三、人們獲取金錢價值的敏感度低於喪失同一金錢價值的敏感度。

第16章個人與家庭風險管理
1個人與家庭風險管理上較為實用的風險類別,主要有兩類:
一、依暴露體的性質劃分:(1)實質資產的風險(2)財務資產的風險
(3)責任暴露風險(4)人身(人力資產)風險
二、依可能的結果分:
(1)投機性風險(2)純風險
※可將個人與家庭可能遭受的風險具體細分為七大類:
(1)利率與匯率波動等的財務性風險。
(2)汽車房屋等財產,可能遭受的實質毀損。
(3)個人與家成員死亡的風險。
(4)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傷病風險。
(5)個人責任風險。
(6)個人與家計主事者因傷病導致的收入中斷與醫療費用增加的風險。
(7)退休本身雖非風險,但做管理規劃時,風險因子是必要的考量。
2個人的一生不外經歷四大階段:
一、孕育期。二、建設期。三、成熟期。四、空巢期。

3個人與家庭財務規劃的目標,可分三大類。
一、完成管理風險的目標。
二、完成個人財富的極大化。
三、完成退休規劃的目標。

4個人家庭保險理財可分為傳統的保險與非傳統的保險。
傳統的保險對個人家庭言,可包括:汽車保險,火災保險與個人責任保險以及普通個人壽險與年金保險等。
非傳統的保險包括:變額保險,萬能保險與利率變動型保險以及變額年金保險等。
※年金保險是針對個人退休規劃設計的保險。

5依需求規則,規劃死亡壽險時,首先需分析整個家庭在家計者突然往生後,需求的類別與程度。一般而言,需求類別有四大類:
(1)個人喪葬費(2)家庭其它成員的生活費用(3)子女教育基金(4)各類債務。
在估計各類需求程度時,為求精確,可把利率與物價通膨一併考量。其次,估計往生時,可能有那些財務來源。一般而言可分三大類:
(1)銀行存款與可立即變現的資產。(2)各類保給付。(3)其他收入。
當需求總計數高於財務來源總金額時,顯然整個家庭在家計主者突然往生時,有立即的保障需求。反之,整個家庭暫時對此需求並不急迫。

6個人為退休後生活做經濟來源的準備,基本上要考量退休後,資金的需求與資金的來源。資金需求首需考慮生活費用總額。
生活費用總額以所得替代率計算基礎。
所謂所得替代率是以一定期間收入為基礎,將收入扣除所得稅,工作費用與儲蓄的餘額除以收入而得。其次,考量必要的醫療費用與旅遊費用。
另一方面,就要考慮退休後資金來源。包括:壽險的生存給付,社會保險老年給付,年金保險給付,銀行存款與可立即變現的資產及其他收入均是資金的來源。


第17章風險管理與稅務
1避稅係指鑽法律漏洞以規避稅負,其行為不為道德所容,雖然不違法,政府必須以修法方防杜之。
2節稅係指合法之避稅。
3逃稅係指違反法律規定而逃漏稅捐者,查獲時除予以補稅外另加行政罰及刑事罰。
4個人綜合所得稅原則上採屬地主義及收入實現(現金收付制),也就是說在我國境內之個人均應依法納稅,至於這些個人於國外之所得原則並不必併入申報。
5至於營利事業所得稅則採屬人主義,也就是以營利事業為主體,其擁有之國、內外所得計稅時可以適度扣除其於國外已繳之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原則係採權責(應計)基礎制。

6企業稅務風險中常見的風險:
資產負債表方面:
(1)現金及銀行存款發生之風險。
(2)應收票據或帳款發生之風險。
(3)存貨發生之風險
(4)短(長)期借款之查核風險
(5)業主權益之核險。
(6)期後事項及關系人。
損益表方面:
(1)帳載所得額+GAPP調整
(2)CPA財簽會計所得額-免計入所得額+超限及剔除。
(3)課稅所得額×利率-累進差額。
(5)應納稅額-抵減稅額。
(6)應繳(納)稅額等。
7常見查核風險:
(一)營業收入及成本方面:
(1)短(漏)報收入。
(2)漏進漏銷。
(3)收入成本之配合顯不合理。
(4)進銷存無法勾稽或成臺會計制度不健全,成本無從查核,而被逕行依法核定。
(5)虛列加工成本。
(6)利用農、漁民所得免稅之規定,而取得大量之收據。
(7)成本與費用未予劃分。
二、營業費用方面:
(1)因銷貨額大幅上升各項費幅也作不整常之增加(如薪資、伙食費),是否實際發生為查核重點。
(2)未將製造業營業費用中屬於製造成本之—薪資、旅費、伙食費、折舊,予以正確劃分歸類。若該公司申報時成本採依法核整時尤應注意。
(3)未作限額計算。
(4)非業務需要之費用。
(5)非為本期發生(過期帳)或未作調節。
(6)未取具合法憑證。
(7)依法辦妥繳或各類給付扣繳稅額與申報金額調節不符。

8企業防範稅務風險之道:
(1)良好之財稅規劃(2)建立適宜之內部控制(3)建立企業財務警訊系統。

9個人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容易犯的錯誤:
(1)夫妻分開申報綜合所得稅,或夫妻分居單獨分別申報,未載明配偶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2)漏報受扶養親屬所得。
(3)子女未滿20歲有所得,卻單獨申報辦理。
(4)浮報扶養子女免稅額或列報已死亡親屬的扶養免稅額。
(5)獨資資本或合夥組織合夥人漏報各該事業的營利事業所得或應分配的盈餘,或按擴大書面審查實施要點調整營利所得者,漏未重新按調高所得額列計其營利所得,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6)因未取得扣、免繳憑單而短漏報薪資、利息、股利等所得,漏報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利息所得。漏報私人借貸利息及抵押利息等所得。
(7)申報時填報所得額按扣繳憑單「所得淨額」填報,造成短漏報情形。
(8)在申報列舉扣除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時,經常疏忽未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9)將失竊損失誤以災害損失列舉扣除。
(10)房屋出租故意簽訂不實租約漏報所得。
(11)有的小規模(免用發票戶)營利事業支付員工薪資、房屋租金等,誤以為免扣繳,致未依規定辦理扣繳申報。


第18章政府機構與社會風險管理
1政府機構風險管理的特徵:
一、政府機構風險管理是謀取人民的最大社會福趾。
二、政府機構風險管理專業組織的發展歷史稍晚。
三、政府機構風險管理的決策考量常需涉及社會公平正義的倫理價值問題
四、政府機構風險管理的續效,絕對要以民眾對它的信任為前提。

2監控風險的理由,可歸納如後:
一、因風險俱有的外部性。
二、任由市場運作,政府不監控,總體社會安全的水平可能不足。
三、許多風險是源自公共財。
四、來自公眾輿論的壓力。

3法律監理上對風險的要求,大體上,可分三類:
一、重效益與成本的平衡。
二、僅重科技上安全的要求。
三、僅重人體健康安全的要求:

4監控風險的相關機制有:
政府機構與相關法令規定、國會、司法機關以及科學法庭。

5影響風險可接受性的因子:
(1)決策者本身對風險的了解程度。
(2)決策者對風險的判斷。
(3)決策者對風險資訊與對提供風險資訊者的信任度。
(4)各類限制與法令規章。
(5)決策者本身的成見。
(6)風險本身的特質。
(7)資金來源的籌集。
(8)決策者的政治仰與政黨政治生態。
(9)風險決策的目標為何?是否涉及生命倫理道德與社會公平正義?
(10)風險決策的急迫性與需求性。
(11)替代性方案有多少?
(12)「時間」因子。

6社會風險決策方法可歸類為三種:
一、專業判斷法。
二、歷史記錄法。
三、傳統分析法。

第19章風險管理的未來
1實證論哲學思維下,風險管理的主要次議題三有:
一、有什麼風險存在?風險特質與高低為何?
二、該如何管理這些風險?
三、人們會如何反應風險?

2後實證論哲學思維下,風險管理的主要次議題有五:
一、何以某些威脅或危險被社會視為風險而其他則否?
二、風險被視為違反行為規範的一種符號或文化規範,它如何運作?
三、與「風險」相關的專業訓練,規章制度與機構,在建構主觀與社會生活過程中,是如何運作的?
四、風險與社會現代化過程,關聯的方式如何?
五、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下,風險如何被解讀?

3實證應者(或現實論者)認為現實世界是獨立於心靈世界外的外而存在的個體。研究方法上,採取一元論(意即自然科學方法程序,同樣適用於社會科學)並以量化分析預測,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階段論是管理風險的實質理論。風險管理的問題,可被分成數個獨立的部份進行研究,不必考慮互動、關聯與情境問題。

4後實證論者(或相對論者)認為現實世界根本無法獨立於心靈世界外而存在的。研究方法上,採質化研究。反階段論是風險管理的質理論。
風險管理的問題無法分割成數個獨立的部份進行研究。互動、關聯與情境問題是必須考慮的。

5風險管理的未來,在管理標的方面是不分危害性風險或財務性風險。
在管理思維方面,相信未來實證論與後實證論極可能匯流融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