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99上 嬰幼兒健康照護與活動設計(空大橋李淑娟老師重點)5375學長整理

99上 嬰幼兒健康照護與活動設計(空大橋李淑娟老師重點)5375學長整理



第一章 概觀:嬰幼兒健康,

新生兒的腦容量8歲時可達90%以上p-5



大肌肉則在3歲左右發展較成熟,小肌肉必須等到6歲才才發展完成p-6



6歲胸廓達到成人之橢圓形,8歲肺泡量開始接近成人,但肺活量卻不到成人一半p-6



兒童動作要成熟獨立,大約需要六年的成長準備期。P-6



以醫學的觀點幼兒的睡眠是(11至13小時)p-21

華人教養的特色

1.在理論體系及價值觀上,華人發展出「成人中心」或「長者為上」的教養假設。P-6

華人這套教養照顧特徵是,帶有強烈的「功能論」或「目的至上」的特質。P-6



2.但是,宋代以來的幼教專家,強調訓練孩子要安靜不動。在「成才成功」的育兒功能與目的引導下,玩與動都是無聊沒意義的「無益事端」。P-7



與現代相比,濃烈的「道德色彩」也是華人的兒童保育特徵。P-7



熊秉真(2000)認為,古往今來的華人訓誨文字,對兒童可歸納出三種共通的假設:

一是,所有的孩子生下來,就必須好好的管教,姑且不論孩子是否容易管、是否可以教或可以塑造?

二是,主張成人應當擔負此管教的責任,姑且不論每位成人、家長、老師,是否具有親職教養的知識、品德、能力?

三是,管教原則及方法,中國歷代多半的幼教專家,贊成為兒童立下高標,嚴厲鞭策體罰,管到孩子能夠有格有品為止,也姑且不論兒童的智愚發展、興趣想法?p-7



照顧兒童的健康信念或圖像,在照顧者心中並非膠著不變。P-9



97年提出「保母管理及費用補助制度」,實施「雙薪家庭托嬰每月補助三干」之托嬰補助政策,凡是年收入150萬元以下的雙薪家庭,家中2歲以下幼兒,便可獲得每月3,000元的保母托兒補助。P-12



另外,對低收入戶或家有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幼兒之托育,則每月補助5,000元。



該政策對於台灣嬰幼兒照顧型態之轉變,具有四項關鍵性的價值

1.減輕托育費用2.提昇托育品質3.提昇勞動參與率與生育率4.支持親情與家庭P-13





經歷六年,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之使用雖提高將近兩倍,但是,多數父母仍將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簡化為預防接種。P-20



多項針對兒童進行自我健康之評估與保健措施,卻常常被父母因忙碌或認為不重要而忽略P-20

二、父母育兒信念對兒童健康與生活之影響

父母的育兒信念,包含父母的教養及健康信念。P-20



父母沒有建立正面的健康基準,從幼兒至成人的成長歷程中,將不斷產生各種不同的健康問題。P-21



父母對兒童保健認知錯誤,仍有許多家長把兒童預防保健,視為疾病發生之檢查,因而影響幼兒定期追蹤適性發展的健康檢查。P-21



醫學研究提出明確建議,認為幼兒最好應睡足11-13小時P-21



牛奶雖是幼兒攝取鈣質最便利的來源,(但鈣與磷若無合宜比率),牛奶並非喝愈多愈好P-21



當嬰兒萌發第一顆牙齒,大約6個月大時,P-22



父母的疏忽或是口腔保健觀念不正確,被認為可能是造成幼兒產生早發性齲齒最關鍵的因素P-22

父母、兒童、保健團隊或政策,是維護幼兒健康及安全的鐵三角。P-23



第二章嬰幼兒發展

(一)發展具有其天生的內建機制

所有的人類不論生長環境有多不同,都發展出同樣類似的能力,也不會發展出其他物種特有的能力(像是無法跟鳥一樣會飛)。P-32



學會站起來、走路、或習得語言,彷彿有一個內建的「生理時鐘」在提示著何時該出現什麼樣的發展,而這些天生的機制是無法被環境所「催生」的。P-32



(二)所有的發展領域都是相互關連的

嬰兒最初的微笑乃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的舒適狀態(像是睡飽喝足了),然而隨著視覺的成熟、以及在認知上能辨認照顧者,嬰兒的微笑便開始具有社會性的意義。P-33



(三)正常的發展即具有廣泛的個別差異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是雙胞胎,從小也在同樣環境下成長,其發展速度也是不同的。P-33



(四)環境和文化脈絡強烈影響到發展

環境脈絡的影響簡要而言包含時間軸的兩個面向:水平面及垂直面。P-33



二、嬰幼兒發展之特性

(一)發展具方向性

1.從頭向腳部發展:此發展原則也稱頭尾原則,直到出生時,頭部仍佔身體長度的1/4。

2.由近端向遠端發展:又稱由近到遠原則,發展從接近身體中心之部位進行到外層部位,因此頭部與身軀的發展早於四肢的發展,

3.由簡單到複雜:對於外來的刺激,從簡單原始的全身對稱性反射動作,逐漸發展到特定與自主、整體複雜性的功能動作。P-34

(二)發展具順序性與階段性

發展是依循可頂測之階段性,後一個階段的發展是建基在前一個階段發展成熟之後,並非跳躍式地發生P-35



如果真的發生跳躍式的發展,反而可能是一種警訊。例如典型的嬰兒動作發展的順序為先定頸、再翻身,如果一位頸部控制尚未成熟之兩個月嬰兒,已經會翻身,可能代表的是軀幹的過度僵硬。P-35



(三)發展具敏威期與關鍵期

所謂的關鍵期是指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的某一特定時期,在此時期內,某特定事件的發生或未發生,會對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舉例來說,嬰幼兒期為腦部發展的關鍵期,攝取營養的質與量對腦部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於嬰幼兒日後的認知、情緒、神經的功能都有深遠的影響。



如果嬰幼兒階段營養攝的不足,可能導致腦部的永久傷害。P-35



敏感期則指在某一特定時期間,腦部對某些學習或經驗的反應是特別敏銳的,有些心理學者將其比喻為發展的「機會之窗」或「黃金時期」,不同的能力其機會之窗開啟的時間點與開啟的時間長度皆有所不同。P-35



研究顯示,在3歲至7歲間開始學習第二外語的孩子,其表現可接近本國人的水準,但如果在青春期以後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者,則幾乎永遠無法達到本國人的表現水準P-35



表2-1兒童階段不同發展的的敏感期P-36

發展任務、、、、、、、、敏感期

情感依附、、、、、、、、敏感期:出生至18個月

動作技能、、、、、、、、敏感期:出生至2歲

視覺發展、、、、、、、、敏感期:出生至4歲

音樂及數學技能、、、、、敏感期:1歲至5歲

語言發展、、、、、、、、敏感期:出生至10歲

學習語彙、、、、、、、、敏感期:出生至3歲

學習第二語言、、、、、、敏感期:出生至10歲



(四)嬰幼兒期的可塑性最高

發展具有可塑性意指可由經驗加以「塑造」的腦部可修正性。大腦在適當時間給予密集的治療,可以有助於修補大腦的缺陷。P-36



一、成熟理論

先天決定論:認為是內在因素主導發展歷程

環境決定論:,認為後天的人為教養是決定發展的最主要角色。



簡單說:來,兒童的發展就如同植物生長一般,按照既定之自然步驟、時間表在進行,而這個時間表如何安排就看他的基因如何決定。如同俗諺所謂的「七坐八爬九發牙」p-38



二、行為學習論

行為主義是一種有關於影響行為、發展的本質和起因的哲學觀和信念,影響我們對於發展的觀點已超過一個世紀。P-38



三、心理社會發展論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著重於社會對於發展中人格的影響,在其提出的「人生八大階段」理論中,主張個體在其一生的發展中,由於各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徵與社會文化要求不同,p-40



自主VS害羞和懷疑( 1-3歲),幼兒必需學習的一項重要議題為「自主」。P-41



主動VS愧疚(3-6歲)。在3到6歲之間,學習對事物積極主動是發展上重要的任務,然而有時幼兒的意圖會與社會規範或成人的想法有所衝突,此時幼兒便會產生愧疚(比如幼兒想遊戲時卻被告誡要專心上課)。P-41



四、認知理論認知理論

關注的是兒童思考的過程,主張幼兒是主動建構知識的個體,透由與環境互動的經驗中所獲得的資訊,而創造出自己的知識。P-41



基模是認知結構的基本單位,是個體用來思考及行動的有組織的行為模式P-42

例如新生兒具有吸吮的簡單模式,而隨著其獲得越來越多的資訊,原本的基模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而發展出吸吮奶嘴、奶瓶、或乳房的不同基模。P-42



兒童處理與已知事物相衝突的新訊息的歷程,稱為適應P-42



同化:意指以現有的認知結構去解釋新的經驗P-42

調適:意指改變個人的認知結構以容納新的知識。P-42



皮亞傑的理論指出人的認知發展有四個階段:

感覺動作期(出生至2歲).

前運思期(2到7歲)

具體運思期(7到11或12歲)

形式運思期( 12歲以上)。



約2歲左右,幼兒開始進入前運思期,幼兒會開始注意到事物所具有的特性。P-42



(二)維高斯基的社會歷史建構論



維高斯基用了「最近發展區」簡稱ZPD)這個名,

最近發展區:

它的最下限,就是幼兒能獨力完成一件任務或技能時所具備的能力。P-43

它的最上限,則是幼兒在同儕和成人的協助下所能完成的表現的極限。P-44



在維高斯基的理論中,社會互動是幼兒學習的關鍵。P-44



在他人的協助之下,幼兒會將新杳訊加以組織,初勉既有的知識互相連結,如此一來,他便能做出比他自己單獨摸索的還要更高層次的技巧。這個透過他人協助而建立知識和理解的過程,就是我們所稱的「鷹架」p-44



一、 身體動作發展

一般來說幼兒時期女生發展比男生快。P-47

(一)身體成長

在3歲以前,身體的成長是最明顯的,比其他時期都來得快速。一般說來,影響身體成長的因素與遺傳、健康、營養、性別較為有關P-47



一般說來,身體三圍(體重、身高、頭圍)的成長速度在早期很快,隨著年紀長大,這些成長的速度便趨於緩和。P-48



1.體重

嬰兒出生時約3到3.5公斤,經過前3到5天的生理性體重減輕後,每個月約有680公克的成長量。P-48



到了4到6個月大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兩倍。之後成長速度便逐漸減緩1歲時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約9到10公斤。P-48



網路評量

1.前三個月約每月增加一公斤

2.4-5個月約每月增加0.7-0.8公斤

3.6-12個月約每月增加0.4-0.5公斤



2.身高

出生時身高約在48到52公分之間,到1歲時約為74到79公分,1歲時的身高也大約為出生時的2倍。嬰兒期身高的增加主要在軀幹部分較多,P-48



在2歲之後身高的增加變慢,主要為腿部的增長,其後身高會接近父母親的組合。P-48

三、語言發展

此時期的特色之一是語彙的快速累積。幼兒到1歲半左右會出現「外星話」,一種連續但無法令人理解的話語,P-57



.(四)語言成熟期(約2歲半到4歲半或5歲左右)

在孩子開始學習說話時,接納其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並且不要急著糾正幼兒的發音或詞語,自然而然,多數的嬰幼兒都能在適當的時刻充分掌握便用語言的能力。P-57

第三章 照顧者的自我照顧

(一)對「照顧嬰幼兒」這件事情的認知和意願p-68

(二)視嬰幼兒照顧為專業工作

保母人員技術士檢定中育兒的專業知能包括,「職業倫理」、「嬰幼兒托育導論」、「嬰幼兒發展」「嬰幼兒保育」、「嬰幼兒衛生保健」、「嬰幼兒生活與環境」、「親職教育」等七項p-69



社區系統保母認為每年二十小時的進修課程,對他們在托育工作的服務品質上有正向的提升效果p-69



第二節 照顧者的壓力與調適

所謂「壓力」,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壓力是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所引起的一種緊張不安的狀態,但壓力有時具有正面的示警功能p-70



一、照顧者的壓力來源

「家庭生活壓力」的內涵,p-71包括:

1.家庭成員衝突

2.婚姻壓力

3.懷孕和養育子女的壓力

4.財務、家庭經濟及事業壓力

5.家人工作變遷及工作壓力

6.疾病及照顧子女的壓力

7.失去家人的壓力

8.家庭遷居壓力

9.家庭法律壓力

10.家庭累積壓力



照顧者的壓力來源

(一) 時間壓力 (二)空間壓力 (三)自我要求的壓力 (四)溝通壓力 (五)角色的壓力 (六)被照顧孩子的壓力



其實,壓力本質是屬於中性的,無所謂好與壞。P-72



(二)避免倦怠的方法p-75 p-77

1.確實定期休假:處理壓力的方法之一是定期休假,讓自己離開工作一段時間。P-75

2.工作和家庭分開:。不要把家中的事和情緒帶給嬰幼兒,也不把照顧孩子的那一套都用在家人身上,例如:說話口氣、腔調、過多的手勢及表情等。

3.維持自己的步調:

4.充分運用社會資源:



(二) 狄克文氏肌腱滑膜炎(或稱媽媽手)的症狀和預防

照顧者,手腕過度使用或用力不當,導致手腕肌腱發炎。



媽媽手:症狀是大拇指根部靠近手腕處,用力時會疼痛;或當手腕向小指側做彎曲,牽拉到拇指時會疼痛;或手掌無法撐床,撐床時會感到大拇指和手腕轉折處有痛點。P-80

適當的休息、工作姿勢的調整、避免長時間或重複使用大拇指用力的動作等,是預防和保護之道。P-80



復建及運動方式有兩個建議:p-80

1.在溫水中反覆做手腕及大拇指伸展運動

2.手腕附近的肌力訓練、耐力訓練、拉筋運動



(三) 富貴手

富貴手又稱為「主婦濕疹」或「家庭主婦的手皮膚炎」。它發生在一些常要接觸水、刺激性物質工作者身上。P-80





(四)網球肘(或稱媽媽肘)

所謂的網球肘,是指肘關節內側或外側,因為肌肉過度使用而造成發炎疼痛;主要的症狀是肘關節外(內)側有明顯的壓痛、在擰毛巾或拿東西時會產生疼痛、或是手臂覺得酸重無力等。P-81



預防網球肘的發生,應避免過度的使用手臂,如:買菜時可以用小推車代替提籃、廚房裡使用較輕的廚具、大量或重的食物儘量分裝到較小的容器內多次搬動、減少抱小孩的頻率等,加上適當的休息,都可以減少網球肘的發生



◎成功保母的特質

1.身體健康、體力充沛。

2.喜歡和小孩一起玩耍,能和每個小孩子和諧相處。

3.喜歡待在家裡,很驕傲別人稱他們「在家族」。

4.家庭單純、整潔安全、個人無不良嗜好。

5.有足夠的空間充作嬰幼兒活動場所。

6.善於利用有限的資源。

7.喜歡為孩子設計一些新事物。

8.有足夠的組織力去記帳和保持家中食物不缺。

9.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10.能克服自己的負向情緒。



第四章 嬰幼兒保健

第一節 保健概念

無論生病與否,任何時間積極為促進健康而努力的作為,均可歸納為三段五級的頂防保健。P-99



一、三段五級預防

(一)初段預防

初段頂防的目的在阻止任何疾病或傷害的發生,透過健康促進、衛生教育和健康保護三個主要構面,預防或降低疾病產生的機率。

第一級預防:健康促進,在於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以增進嬰幼兒的身心健康。P-99

方法為實施衛生教育、加強優生保健工作、提供遺傳諮詢服務、設置良好的居住環境、提供適當的運動與遊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人格正常的發展、培養健全的身心、定期健康檢查等

第二級預防:特殊保護,則介入各種防護與保護措施,避免病原體的入侵或減少嬰幼兒暴露於危險環境,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例如,按時預防注射、培養個人衛生、改進環境衛生、維持安全環境、預防意外事件、提供特殊營養、消除致癌物質、預防過敏來源等。P-100



(一) 次段預防:主要目的乃在藉由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來防範或或延緩疾病的進展與惡化p-100

第三級預防:是眾所周知的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

例如,實施篩檢:新生兒先天代謝性疾病篩檢、聽力篩檢、嬰幼兒發展測驗;照顧者進行健康髑察、主動發現個案:定時的健兒門診、特殊體檢、提供適當治療等。P-100



(二) 末段預防:主要的目的是延緩或阻止失能和疾病的惡化,以避免殘障發生,其主要目標是協助生病、失能或受傷嬰幼兒,避免過度使用醫療服務資源及過度依賴專業健康照護。P-100



第四級預防的限制殘障:限制殘障,乃是透過相關醫療誰施、提供限制殘障的設備或是改變嬰幼兒行為或生活型態等措施,使疾病和失能程度不再惡化或不再復發。



第五級預防的復健:復健活動在於使嬰幼兒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功能,以減少個人、家庭、社會的照護負擔。例如,早期療育方案實施、提供心理生理和職能的復健p-100



二、嬰幼兒保健

民國74年1月1日施行的「優生保健法」就明確的指出目標p-100



(一)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時程與內容p-101

1.預防保健服務時程

(1)出生-2個月給付乙次。

2個月一4個月給付乙次。

(3)4個月一10個月給付乙次。

(4)10個月一1歲半給付乙次。

(5) 1歲半一2歲給付乙次。

(6)2歲-3歲給付乙次。

(7)3歲一7歲給付乙次。



3.兒童牙齒預防保健服務

未滿5歲之兒童,每年至多給付2次,每次間隔180天以上。服務內容包括檢查、衛教和氟化防齲齒處理(塗氟)。



第二節 預防注射



一、預防注射的意義與目的

預防注射乃透過接種疫苗,刺激身體對疾病產生對抗的能力,以預防疾病或減輕疾病的嚴重度,是最經濟且有效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方法。P-103



不同性質的疫苗,刺激身體產牛抵杭力的效益有所差異p-103



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口服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黃熱病疫苗、登革熱疫苗等p-103



非活性疫苗:包括了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注射式小兒麻痺疫苗、流感疫苗、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狂犬病疫苗及霍亂疫苗等。P-103



二、疫苗注射禁忌

一般常見的禁忌有:

(一) 發燒

發燒時不要接種疫苗,主要是擔心若發生不良反應,容易混淆發燒究竟是病情惡化或疫苗所引起,影響醫師對原本病情的判斷。P-103



出生後儘速接種(不超過24小時)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p-105



(二)非常規之自費疫苗



4.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為6個月以上幼兒接種,8歲以下兒童第一次接種疫苗時,必須接種兩次,間隔至少1個月。3歲以下孩童每次接種劑量為0.25ml,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大約只能維持1年P-106



表4-2混合疫苗接種時程P-107



出生年齡、、、、、、、、、疫苗

出生、、、、、、、、、、、疫苗(卡介苗、B型肝炎)

1.5個月、、、、、、、、、疫苗(DTP三合一/B型肝炎/注射式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

3個月、、、、、、、、、、疫苗(DTP三合一/B型肝炎/注射式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

6個月、、、、、、、、、、疫苗(DTP三合一/B型肝炎/注射式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

15個月、、、、、、、、、疫苗(日本腦炎、MMR)

16個月、、、、、、、、、疫苗(日本腦炎、水痘)

18個月、、、、、、、、、疫苗(DTP三合一/注射式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

28個月、、、、、、、、、疫苗(日本腦炎)

7歲(小學一年級)、、、、、疫苗(日本腦炎、MMR)



四、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副作用及處理



(一)注射部位出現腫脹、發紅及硬塊

此為接種各類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在紅腫厲害時,可給予冰敷,減少局部腫脹所引起的不適;當紅腫減緩,可給予熱敷,目的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少腫塊形成。P-108



第三節 身體發展與評估

一、身體比例

新生兒的頭佔身長比例的1/4,肚臍為身體中點,腿佔身長的1/3。2歲時頭約佔身體比例的1/5,尤其,在學走路階段,看起來會有頭重腳輕的現象。P-109



三、體重

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約3.2公斤,足月兒正常範圍約2.5-4公斤之間P-110



新生兒在出生一週內體重會減輕5-10% ,是為生理性的體重減輕,主要造成的原因為體液流失、排泄、脂肪消耗及胎脂的消除。P-110



在前3個月,每個月體重平均增加0.8-1公斤,3個月以後體重增加漸緩,

1歲時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9-10公斤)1歲以後,體重增加速度約為每個月0.2公斤,P-110



四、頭圍及胸圍

出生時頭圍約33-35公分,6個月時約為42-43公分、1歲時約45-46公分。新生嬰兒頭骨為分離狀態,頭骨骨片間尚未完連結閉合,所留下的空間稱為「囟門」有前囟門及後囟門。P-110



前囟門:為菱形狀,是額骨與頂骨的縫隙所形成,癒合時間約為16-18週(1歲半)。P-110



後囟門:為三角形,是枕骨與頂骨的縫隙所形成,癒合時間約為出生後6-8週關閉。P-110,



囟門可作為評估嬰兒生理狀況的指標之一。P-110



五、大腦與神經系統

大腦在出生時的重量為成人的1/4,約350公克。出生的頭一年,腦細胞的數量、腦的重量和體積快速增加,到6個月時,重量已達成人的1/2、2歲時可達成人的3/4。P-110 P-111



六、骨骼與肌肉

骨骼在胎兒時期已有骨化的機能出現,出生後,骨骼的生長與骨化持續進行,在幼兒期速度最快,直到青春期才完成。P-111



嬰兒時期,肌肉組織多且細小並富含水分,故嬰兒的肌肉感覺柔軟而有彈性。P-111



在嬰幼兒時期,以大肌肉發展為主,較適合全身性的活動,較適合全身性的活動。P-111



七、心臟血管系統

心臟位置約為兩乳頭連線中間。出生時心跳每分鐘約120-150次,1-3歲約100-120次/分,隨著心臟的成長,心跳逐漸減慢,血壓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P-111



.新生兒時期,卵圓孔尚未完全關閉、暫時性的動脈性導管或暫時性的周邊肺動脈狹窄,因而有心臟雜音情形。此為新生兒過渡性的生理現象,4-6個月以後,90%以上會自動消失。P-111

九、消化系統

(一)口腔

出生時唾液腺尚未戍熟,約3個月大左右唾液腺逐漸成熟,每天能分泌50-150cc的唾液。P-112



2歲以後吞嚥功能成熟,不再有流口水現象。P-112



牙齒方面:平均6個月大時長第一顆乳牙,大多從下門牙開始,但個別差異大,約2歲半長齊20顆乳牙。但是,寶寶長牙的速度不一



(二)腸胃系統

嬰兒胃賁門括約肌尚未成熟,食物易逆流,造成溢奶或吐奶現象。P-112



嬰兒在4-6個月時,胰臟才逐漸成熟,9-12個月,胰脂肪脢才漸漸分泌,待消化系統中的消化醣產生,才能消化澱粉、脂肪、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如稀飯、肉類)。P-112



第四章 嬰幼兒保健



第三節、常見的保健困擾



一、嬰兒期常見的保健困擾

4個月左右,嬰兒生長速度較緩,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生長熱量,喝奶量明顯減少,此為所謂的「厭奶期」。

P-114



「厭奶期」照顧者必須理解,若孩子的活力與成長正常,厭奶是自然現象,避免強迫嬰兒進食,以免造成親子雙方無謂的壓力及挫折。P-114



(一)新生兒臍帶護理

臍帶通常會在出生後7-14天會自行脫落,保持乾淨、乾燥即可。平常在沐浴後,用75%酒精消毒,再用95%酒精促進乾燥P-114

(二)排便問題

新生兒胃直腸反射較快,開始喝奶時,腸子也開始蠕動,而且,肛門括約肌未能控制,因此,有邊吃邊排便情形。P-114



大便的形狀與顏色和所喝的牛奶種類有關,顏色偏向綠色。喝母奶的寶寶通常大便較軟,未成形,甚至酸稀水便,顏色偏向金黃色,顆粒細小。P-115



若寶寶大便總是糊糊的,可是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長得好,很可能因配方奶的進食量超過身體所需要而排出,解決方法為奶量稍微減少一些,糞便的形狀很快恢復條狀。P-115



當小孩糞便太硬或便秘、此為「肛裂」現象。主要是因為糞便太硬不易解出來,一旦用力解大便時,肛門四周的縫隙被撐裂,因而滲出血而沾在大便表面。P-115



有肛裂情形需先治好肛裂,並從調節飲食內容來改善寶寶便秘情形。

較小的嬰兒可以給予喝葡萄糖水,或換乳糖含量較高的嬰兒奶粉

較大的嬰兒或可以咀嚼的寶寶,則可增加富含纖維質的雜糧或蔬菜。P-115



(三)隱睪症

隱睪症是小兒外科門診常見的疾病。睪丸,為製浩男性荷爾蒙和精子的器官,大部分新生兒出生後,雙側睪丸已下降莘陰囊中,左右各一顆。



如果睪丸停留在腹腔內或腹股溝而沒有降至陰囊內,則稱為「隱睪症」。P-115



若在3個月後仍未下降,建議在6個月至2歲之間進行睪丸固定術,以減少睪丸留置腹腔中受到高溫、導致結構及機能的受損。P-115



(五)皮膚問題

1.新生兒毒性紅班多發於出生後兩星期內,疹子為白色的水膿包、摸起來硬硬的、周圍有一圈紅斑圍繞而稱之。疹子,可能是一種良性發炎反應,不需任何治療即可自行消褪。P-116



尿布疹:為接觸性皮膚炎的一種,嬰兒的皮膚細嫩而敏感,包著尿布受到尿液或大便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皮膚傷害、發炎而形成尿布疹,



尿布疹:預防的方法為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並保持皮膚的清潔及乾燥。P-117



(六)寶寶搖晃徵候群

寶寶哭鬧時,照顧者常以搖晃方式來安撫寶寶,當搖晃過度、造成傷害而出現相關症狀,稱為「寶寶搖晃徵候群」。P-117



發生年齡從新生兒到4歲都可能,大部分的案例集中在2歲以前,其中又以3-8個月居多。P-117



建議照顧者可帶寶寶外出,也許寶寶能換個心情而安靜,或是找其他人代理一會兒,照顧者應嘗試讓自己放輕鬆,因為,寶寶能感受到照顧者焦慮的情緒,而產生不安的反應。P-118



二、口腔保健困擾與處理

嬰幼兒口腔保健的首要目標,是預防蛀牙。P-118



蛀牙的原因,是食物的殘渣積留在牙齒表面,形成蚱牙的細菌,並製造出酸性物質,酸性物質與牙齒接觸後,慢慢地溶解牙齒的鈣質,稱為「齲齒」。P-118



酸導致部分礦物質流失而脫鈣,這是齲齒的開始。P-118



唾液具有將流失的鈣質,再沉積回牙齒的再鈣化。P-118



牙齒在口腔中,不斷進行脫鈣與再鈣化的動態平衡,如果酸的破壞持續較久、較多,牙齒就會產生蛀洞。若唾液修復的作用較多、較長,就不會產生蛀牙。P-118



(一)照顧者應注意的生活事項

1.選用適合嬰幼兒的潔牙用品

(1).選擇牙刷:軟毛、設計簡單、大約六排三列刷毛的刷頭最好,

(2)含氟牙膏:,牙膏有效期限是兩年。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約可降低15% -30%的蛀牙。

(3)牙線:配合牙刷清牙縫,犬約2歲至2歲半之間,所有乳牙都萌長出後,照顧者可開始幫幼兒用牙線清潔牙縫。

(4)使用氟錠: 3歲以下的幼兒,由於尚無法使用含氟漱口水,因此建議可在睡前或刷完牙後、將氟錠含於口中,待溶化後以舌塗在牙齒上再嚥下,或是溶解至水中飲用。P-119



乳門牙的牙套材質是複合樹脂,可恢復原來的美觀,並頂防再次蛀牙,建立自信。P-120



(一)如何發現視力異常 p-121

1.一般眼睛外觀:兩眼眼距不對等,如鬥雞眼、脫窗;外觀異常,如眼皮下垂;或是,兩眼瞳孔大小不等或有異常反光。

2.眼睛特殊徵狀:眨眼次數增加、經常揉眼睛、眼睛會畏光或流眼淚、眼瞼經常紅腫或帶垢、幼兒表示將一物看成兩個影像(複視現象)、經常看不清楚或有眼睛癢痛。

3.注視物件情形:無法注視照顧者引逗的物品或游戲、專注時,得瞇眼或用手遮眼或皺眉頭、看電視或繪本會越看越近、不喜歡眼力專注的活動、視力專注時頭會平向一邊且易感不安。

4.其他參考現象:走路經常跌倒、經常抱怨眼睛附近或頭部疼痛。



(二)幼兒常見的視力問題

1.嬰幼兒近視

平行光線經過角膜及水晶體折射聚焦於視網膜之前,稱為近視。近視為視力概念,是指看遠物不清的遠視力異常。P-121

嬰幼兒階段若疑似近視,未來,視力極可能發展成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有機會因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而失明。P-121

注意及教導幼兒如何保護視力。

(1)閱讀環境要注意:(1)書桌檯燈燈光要由左前方射來,以60燭光最適宜,左撇子則相反方向(2)書桌高度以到腹部附近高度為原則(3)看電視要距離三公尺以上(畫面對角線6-8倍)(4)畫面高低比兩眼平視時略低15度。



(2)閱讀習慣要養成:

1.每閱讀30分鐘休息10分鐘;

2.看書姿勢要坐正,不彎腰駝背、不趴在桌上、頭不可爻一邊;

看書或塗鴉,應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

不在搖晃的車上看書;

不要躺著(趴著)看書、畫圖。

(3)眼睛休息不忘記:

(4)均衡飲食要做到:維生素A、C. B群,是對眼睛健康相當重要的營養成分,



2.嬰幼兒斜視

斜視,指兩眼視線無法同時落在目標物上,一眼看著目標時,另一眼卻看到別的地方。P-122



斜視的處理,在於兩眼能平視以建立兩眼立體感的視力。治療方式有:配戴合滴的溒視度數眼鏡,可減輕及調整視力,使兩眼能平視。P-122



事實上,大多數的幼兒,早期手術矯正是必須的,開刀的目的在於調整(眼肌張力),使眼睛平視。P-122



3.嬰幼兒弱視

幼兒的視覺功能,應該在6歲前,從遠視的視力慢慢發育到0.8以上。



過了6歲以後,幼兒視覺就不再有效地發育。



幼兒弱視,是指眼球無器質性病變,單眼或雙眼視力不良,無法用眼鏡矯正其視力到0.8以上。



弱視的預防及處理很簡單:首先,4-6歲進行的眼科檢查,應可早期發現弱視問題。



弱視治療督促的原則,有以下幾個要點:p-123

(1)依照醫師處方,點眼藥水、配戴度數較低的眼鏡。

(2)遮眼冶療,強迫幼兒用弱視的眼睛去看,以刺激視覺神經系統的發育。

(3)若弱視乃因斜視、眼瞼下垂或先天白內障造成,需要開刀矯治。



3歲以前是兒童聽覺發展的重要階段,語言發展則是4到5歲。



第五章 第五章、、嬰幼兒營養膳食



(二)蛋白質

蛋白質約佔人體重量的20%.由22種胺基酸組成。蛋白質不但可提供熱量也可參與負責的各項生化作用。嬰兒因需要大量建造骨骼及肌肉組織,因此,對於蛋白質的需求量高。P-132



4個月大前,體內蛋白質每日約增加3.5公克,後8個月每日約增加3.1公克。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在生長速度下降時也隨之減少。P-132



蛋白質缺乏時產生之症狀

生長不良、瘦弱、抵抗力低下、水腫、貧血



4.維生素B12

母乳及牛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



二、 調節身體平衡的礦物質

(一) 鈣

鈣質含量約佔全身的2% ,其中,99%存在骨骼中,1%在體液及肌肉中。P-138



嬰兒期缺乏鈣質,會產生低血鈣症。症狀包括:痙孿及肌肉抽筋,嚴重時會有骨骼及牙齒生長遲緩:若鈣質極端不足,加上維生素D缺乏,會有兩腿彎曲成○型、關節腫大以及胸骨突出。P-139



尚無實驗證明攝取大量鈣質會引起腎結石p-139



表5-5 營養素之生理作用與缺乏時產生之症狀 P-142 P-143



營養素 生理作用 缺乏時產生之症狀

蛋白質 構成身體組織;組織損傷之修補:抗體/酵素/激素的重要成份:生理活動的維持:熱能來源之一 生長不良、瘦弱、抵抗力低下、水腫、貧血

脂肪 供給熱量:維持體溫:保護內臟:構成身體組成:供給必需脂肪酸為:脂溶性維生素之載體 生長不良、瘦弱、皮膚/毛細血管脆弱、膽固醇代謝異常

鈣 建構骨骼/牙齒:促進肌肉神經功能:協助酵素活化:協助血液凝固 軟骨症、骨質疏鬆症、肌肉震顫

磷 同鈣作用 骨質疏鬆症、衰弱、骨痛

鎂 協助酵素活化:促進骨骼發育 肌肉無力、震顫、心跳節律異常

鐵 與形成血紅素有關:協助肌色素形成 形貧血、衰弱、易倦、呼吸急促

鋅 多種酵素的重要成份;與性發育有密切關係 傷口癒合慢、生長不良、食慾不佳、性徵發展緩慢

維生素A 促進皮膚/毛髮/指甲生長:協助骨骼/牙齒/齒齦維持:協助感染之預防:視覺功能的正常發展 助夜盲症、乾眼症、生長染不良、皮膚乾燥易裂、抵抗力降低

維生素D 素協助骨骼建搆及維持:與鈣質吸收有相關 軟骨症、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E 協助紅血球肌肉維持功能:杭氧化物:穩定細胞膜:保存脂肪酸 早產兒之貧血/溶血。嬰幼兒神經病變

維生素K 與正常血流凝固有關:協助骨骼之正常維持 出血傾向:肝病變

維生素B1 促進醣類代謝:與正常食慾、消化有關:協助神經功能正常化 焦慮、憂鬱、肌肉抽筋、食慾不佳、肌肉耗竭

維生素B2 與食物代謝有關:維持黏膜功能:維持視力:協助能量釋放 口鼻部位龜裂疼痛、對光敏感、吞嚥困難

維生素B6 與蛋白質吸收/代謝有關:與醣類代謝有關:與紅血球形成有關:維持正常神經功能 沮喪、意識不清、口腔維枯膜發炎、皮膚癢性脫屑、嬰兒痙攣

維生素B12 與核酸形成有關:協助紅血球形成 貧血、神經病變

維生素C 協助細胞黏合:加強血管璧軔性 牙齦出血、壞血症、出血傾向、皮膚乾裂、傷口癒合緩慢

菸鹼素 與食物代謝有關:促進正常貪慾及消化:促進神經功能正常化 腹瀉、口腔疼痛、黏膜發炎

葉酸 與核酸形成有關:與紅血球製造有關 貧血、腸胃不適、腹瀉、體重減低、牙齦出血、激動易怒、胎兒畸型



表5-6嬰幼兒每日水分需求量P-144



第二節 母乳與牛乳之比較

一、母乳與牛乳之成分

母乳與牛乳的三大熱量營養素的比例差異最大的是蛋白質以及醣類,P-144



種類 醣類 蛋白質 脂質 灰分 水分

母乳 7.1% 1.4% 3.1% 0.2% 88.2%

牛乳 4.5% 2.9% 3.1% 0.7% 88.6%



1.醣類

母乳與牛乳所含的醣類幾乎都是乳糖,但是母乳的乳的含量比牛乳多50%以上。P-144



乳糖也可以促進鈣質以及鐵質的吸收。母乳中也含少量的寡糖,約0.4-0.6%,亦可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生長P-145



2.蛋白質

母乳中酪蛋白與乳清蛋白的比例為40 : 60,牛乳。是82 :18。 P-145



其中乳鐵蛋白為母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之一,具有加成性的保護作用。P-145



3.脂質

母乳與牛乳兩者的飽和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卻不同,母乳為49.1:50.9,牛乳為66.2:33.9



必需脂肪酸對於嬰兒腦部神經發育非常重要。P-145



(二)維生素與礦物質成分

1.維生素

2.礦物貿

牛乳中的鈉、鉀以及氯等電解質比母乳高,容易會造成嬰兒腎臟的負擔。P-145

(三)喝母乳對嬰兒的好處P-146

1.母乳可降低嬰兒的過敏症狀,

2.母親於產後最早分泌的,量少微黃色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可幫助新生兒胎便的排出,增加的抵抗力

3.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質可以維持到產後4-6個月,

4.母乳能促進嬰兒腸道內乳酸菌產生,殺死有害雜菌,預防腸胃炎。

5.母乳乾淨無菌,容易消化,較少有脹氣感或不適。

6.餵母乳的嬰兒不易發生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多的情形。

7.吸吮母乳可增加口腔運動,使嬰兒牙齦強壯及日後牙齒發育良好,且可增進耐心。

8.能滿足罌兒吸吮的本能,促進心理平衡。



醋油脂,取代部分長鏈脂肪酸油脂。



第三節 幼兒營養問題



1至3歲是肆庚飲食習慣建立的關鍵期,卻也偏食或邊玩邊吃等問題行為的好發時期。問題飲食行為,最早出現於幼兒出生後的第一年。P-148



一、幼兒飲食問題

(一)缺乏食慾

幼兒缺乏食慾時,應評估攝取的食物和營養素內容?營養素攝取是否足夠?飲食型態是否為少量多餐?進餐時是否太累?兩餐間隔多久?是否吃太多零食?食物準備是否合適?幼兒成長速度是否正常?進食的意願?進食時注意力被轉移?



照顧者應確實了解幼兒需求,盡可能只在兩餐間提高營養價值的食物,避免干擾正餐食慾。



例如,親吻或擁抱,不要用食物鼓勵。可安排機會和其他幼兒進餐,好榜樣可提供同儕學習和競爭心理,對改善幼兒食慾有所幫助。P-148



(二)拒絕某一類食物

幼兒拒絕食物時,調理是否適當是首要考量因素,其次,幼兒是否曾觀察模仿拒吃該類食物的經驗。排除上述因素後,照顧者應繼續提供少量的被拒絕食物,持續觀察拒絕原因P-149



(三)不適當的飲食行為

當幼兒發生故意丟食物、吐、不坐在餐桌旁吃、將食物含在口中等不適當的飲食行為時,照顧者都該持有意義的忽視P-149



因此,只要有適當或符合期待的行為,都應經由社會鼓勵,轉換不適當的行為。P-149



(四)停留在泥狀或細碎食物型態

。評估方法包含幼兒曾吃過固體食物嗎?反覆被拒絕?或是曾經接受但現在拒絕?餵食姿勢如何?幼兒能坐直嗎?是否曾有發展關鍵期被忽略?動作發展為何?咬合或咀嚼能力如何?幼兒的嘴巴四周和嘴巴內是否過分敏感?幼兒的嘔吐反射是否過分敏感?



評估後,確認幼兒能坐直且無生理問題,則將幼兒喜歡的食物,盡可能放在大臼齒附近以方便咀嚼,並多提供剁碎食物;若幼兒仍然拒絕改變停留在泥狀食物,有關姿勢、發展和過分敏感問題可尋求小兒科醫師、職能治療P-149



(五)其他

是否有牙齒或牙齦問題?所提供的食物是否太硬?幼兒可合攏嘴巴嗎?曾經提供需咀嚼的食物嗎?幼兒過分敏感或敏感度不夠?能用舌頭撥弄食物嗎?缺乏轉動的咀嚼動作?是否因延遲發展而只有吸和上下咀嚼的能力?



二、飲食習慣建立

(一)遠離肥胖

有40%的肥胖者其平均存活壽命是正常體重者的一半

,肥胖形成的第一個關鍵時間是。到1歲,控制飲食、適度的運動,是健康的基礎。P-150

膳食纖維: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膳食纖維可延長胃排空時間,增加飽食感,延後飢餓感P-150



為讓幼兒遠離肥胖與便秘,應盡可能讓幼兒大量吃菜,並且每天吃水果。P-151



幼兒盡可能自己餵食。雖然,可能弄得到處都是食物,但這是關鍵時期,幼兒充分學習對孩子的飲食習慣及用餐行為建立相當重要,干萬不要剝奪學習機會。P-153



2歲後,幼兒不僅開始可以叫出部分食物名稱,也會表現出對食物的好惡,應該被允許發展對食物的好惡,此時幼兒聽得懂也具備少許溝通能力,是建立幼兒與食物問良好關係的最佳啟蒙期P-153



第六章生活照顧



母乳中所含的IgA抗體,是嬰兒保護腸道健康無可取代的聖品。P-163

(一)哺餵母奶的注意事項

1.哺餵的訣竅一正確的開始

嬰兒出生20-30分鐘後的吸吮反射最強,所以如果母親與嬰兒的情況都良好,母嬰親善醫院大都會鼓勵母親進行產檯試吸,有心哺餵的母親也可向醫護人員要求P-164



哺餵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嬰兒能夠正確的含住乳房,務必使嬰兒張大嘴巴,嘴唇包住乳暈,而不是吸住乳頭而已。P-164



(二)哺餵配方奶的注意事項



1.沖泡配方奶的方法

沖泡配方奶前一定要先洗手,且確定每一件餵奶用具都已消毒殺菌。

除了注意配方奶的濃度外,尚需注意溫度,

。一般而言,奶粉罐中所附的調奶匙,大匙一匙可泡60c.c,小匙一匙可泡30c.c,泡出來的全奶濃度約為14%。而每30c.c的全奶可提供20卡的熱量。



尚需注意溫度,滴二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感覺溫熱不燙或大約如體溫的潟彥即可哺餵。若是經過冷藏的奶水,則需隔水加熱,並時時搖動奶瓶,使瓶內配方奶能溫度均勻。P-166



2.該準備的器材

(1)奶瓶:選擇玻璃、PES或PPSU奶瓶等檢驗合格商品,避免消毒加熱時產生有害毒素(雙酚A)等化學物質。



(2)奶嘴開口視嬰兒年齡及其吸吮狀況決定:衡量方法,將奶瓶倒置,一秒一滴接著流出為宜

(3)奶瓶刷及奶嘴刷:奶嘴刷也可用鹽取代,以鹽搓揉奶嘴,

(4)消毒鍋:可選擇蒸氣式烘乾消毒鍋、紫外線奶瓶消毒烘乾機或者傳統煮鍋。

(5)夾子:避免以手直接拿取消毒好的器材、

3.清潔消毒方法

若是傳統煮鍋,則需先準備一個不鏽鋼煮鍋,裡面裝滿冷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蓋所有已經清洗過的餵奶用具,P-167



4.哺餵及拍背排氣

以奶瓶餵食對寶寶而言,擁抱比奶瓶重要。

以奶瓶哺餵的嬰兒比較容易吞入空氣,所以,當嬰兒快要喝完奶時要將奶瓶放得更傾斜,讓奶嘴中仍充滿乳汁而非空氣,這樣可減少嬰兒吸進太多的空氣。

餵完奶後,將嬰兒抱起,把他的臉靠在母親的肩上,母親手掌成杯狀輕輕拍打嬰兒背部,由中央往上拍,促進排氣打嗝,若約5分鐘後未排氣,則不必勉強。特別提醒,排氣不單指打嗝,放屁也是排氣的方式。P-167



第二節 清潔一潔牙、沐浴、洗頭、洗手、剪指甲

一、洗手

如何正確洗手。配合口訣「手心,手背,心肝寶貝」讓幼兒確實把手的內外都洗乾淨,而洗手五步驟一「濕、搓、沖、捧、擦」除了把手洗乾淨也做到洗手的禮儀,P-171



三、洗澡、洗頭

(一)新生兒

洗澡能使新生兒感到清爽舒適,但是,國內外學者都建議不能洗太多次,免得洗掉皮膚表面天然潤滑的保護層。P-172

Dr. Stoppard (1995/1997)在「新一代嬰幼兒護理大全」中提到,大概二、三天洗一次即可P-172



在6週大之前均不宜使用肥皂來清潔,滋潤及沐浴時,要慎重選擇渦和不刺激的用品。



為新生兒洗澡,首先調整室內溫度,大約攝氏25度最適合幫寶寶洗澡。



洗澡時,冬天需特別注意室內溫度的調整,避免寶寶受寒,但適當的通風也很重要。P-173



清潔寶寶口腔,需確實做到上、下、左、右的牙床及舌面。



洗頭髮時,要記得摀住耳朵,避免有水流入。



整個洗澡過程都應與寶寶互動對話,預告下一個動作及告知目前的動作,洗到那說到那,這些言語的安撫和提醒,可以減緩嬰幼兒對水的驚嚇。P-174



耳朵及鼻孔可以用棉花輕輕擦拭,切勿強行戳入試圖清潔。P-174



剪指甲,才能避免藏污納垢,也能防止小孩不小心抓傷自己。洗完澡時,指甲變軟,這時修剪較容易。



切勿剪得太深入,手腳趾甲均以平剪即可。不必特別挫磨,P-175



第三節大小便練習



所以,Fraiberg (1959)認為最通合開始大小便訓練的年齡是1歲半至2歲。

二、照顧者的態度P-177 P-178

(1)讓孩子明瞭照顧者對他的期待,但不苛求他馬上達成預期的結果,以免增加挫折感,造成負面的肛門性格,有礙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2)當孩子展現合作態度,無論成功與否都要給予肯定與讚美,切不可因為偶爾的失誤尿濕褲子,給予苛責,反而要用溫和的態度同理他,不要用嫌惡的態度處理便溺,以免造成孩子心中的罪惡感,對於大小便一點幫助也沒有。



(3)照顧者在練習期間不要過於神經質、不要不時的追問或帶去上廁所、應該先仔細觀察並記錄幼兒便溺的週期,再適時的詢問及給予幫忙練習坐便盆。



(4)幼兒在生病期間應停止大小便練習,因為在疾病期間,痛楚讓孩子情緒不穩,更不願改變舊習慣,否則將增加其內心的焦慮,訓練起來事倍功半。



(5)照顧者不用急於訓練夜間的解尿行為、以免干擾了幼兒的睡眠。在幼兒生理功能尚未成熟之前、還是建議穿上尿布、觀察孩子的尿量漸漸減少,甚至2-3小時不再尿濕才逐漸脫掉尿布,一般到了3歲左右,大多孩子都能去掉尿布保持乾燥。



三、大小便練習時機



在訓練大小便自理的同時,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發展期程。P-178



(一)觀察膀胱控制能力

1.他是不是可以一段時間才尿,一次尿很多?而不是少量多次?

2.他是否能夠連續幾小時不尿濕?是否能在睡前把尿一次而持續到睡醒不尿濕?

3.是否可以從面部表情或特殊的動作看出他想要尿尿?



(二)觀察生理發育

1.手指的協調是否能輕易撿起細小的東西?是否可以順利將衣褲褪去?

2.是否能不必別人攙扶而從坐姿輕易站起來?

3.是否能聽懂指令,無誤做出簡單動作

4.是否能以口語表達想要如廁的意願?



四、大小便練習的方法

(一)制約

各地文化背景的不同,如廁練習的方式也不一樣。有些地區的媽媽們習慣將孩子抱著在兩腿之間,抓握住孩子兩腿讓孩子背對照顧者採坐的方式,然後發出「噓」或「嗯」的聲音,耐心的等待孩子排泄了,即給予愉快的獎勵,孩子受到正增強後慢慢學會將動作、聲音、及排泄連結在一起,當孩子熟練了這樣的模式,如廁練習也完成了。P-179

(二)模仿

透過照顧者親自示範、相當年齡玩伴的邀約、或DVD虛擬人物的角色示範,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大小便要在定點,以符合社會期待。,照顧者適時利用楷模角色產生的示範作用來鼓勵孩子,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P-179

(三)環境p-179 p-180

1.當孩子有意願坐在便桶或馬桶上時,周遭的環境也要有適當的布置。

2.讓馬桶中空的範圍較適合幼兒臀圍,另外,要輔助小椅子,以利幼兒坐上成人高度的馬桶,還能雙腳著椅,穩住如廁姿勢,才能讓孩子也能順利使用成人馬桶。

3.可以將環境稍加布置,貼些孩子喜歡的圖畫或照片,明亮清潔的環境是重要的,

4.幼兒專用的小便盆,因為移動性高,對初期作大小便練習的幼兒及照顧者來說,可以因地制宜,使用上很方便。

5.需要協助幼兒轉換習慣,去適應大馬桶。



第五節嬰幼兒按摩



二、嬰幼兒按摩的好處p-187

嬰幼兒一心理

依附感的建立

感覺被愛、有歸屬感

增強親子溝通

對照顧者和環境有安全感

增加壓力的容忍度

學習到正常的撫觸經驗



父母一心理

與寶寶建立親密感

增強父母的自信心

學會尊重孩子

軟化態度有助與人互動

減低壓力與焦慮

最經濟但無價的親子互動



嬰幼兒一生理

提升神經發展,健全腦部發展

感覺統合發展良好

睡眠品質較佳,成長情形良好

提升免疫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消化功能

減輕生長過程的各種痛楚



父母一生理

釋放壓力使血壓穩定

泌乳激素增加,泌乳量上升

減緩產後憂鬱情形

加強子宮收縮

舒緩身心,促進身心平衡



(二)嬰幼兒按摩的最佳時刻

安靜清醒的狀態是最佳按摩時刻,此時寶寶最能接受刺激,也是腦部活動頻繁的時期,這時候按摩有助於親子間的互動。P-188



(三)按摩油的選擇

1.植物性:.例如、杏仁油、橄欖油、葵花油、葡萄子油、荷荷芭油等。

2.冷壓性油脂:是精煉式油脂,沒有經過高溫處理,

3.無香味:

4.可食用性::所有用來做嬰幼兒按摩的油品都應該是可被人體食用,因為嬰幼兒是用味覺來探索世界,在按摩的同時有些嬰兒會舔食自己的手腳,以慣常吃手或吃腳的習慣來平衡按摩時所接收的過多刺激。



三、吸手指

嬰幼兒在出生以後的吸吮是一種本能,早滿足生心理需求與生俱來的能力,所以吸吮必須得到滿。P-201



大部分吸手指的孩子在滿兩歲之前,這種習慣會自然消失,因為有更多的新發現轉移他的注意力,假使孩子超過四歲還沒戒除吸手指的習慣,將容易造成口腔內某種程度的咬合不正,甚至造成暴牙。(家長不能用太強烈手段以免造成孩子的錯折感)P-202



四、學步車



學步車,俗稱螃蟹車,這是因為嬰幼兒坐上學步車,兩腳橫跨點地學步前進,如同螃蟹而得名。



事實上,嬰幼兒坐學步車學習走路,不但沒有幫助,長時間坐在學步車內,反而侷限了幼兒動作能力的新發展,也會讓照顧者縲略或低估幼兒實際年齡的動作能力P-202



台大醫學院小兒骨科類授黃世傑認為、學步車並無促進「學步」的功能。



如果骨骼發育成熟時,幼兒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站立,有了站立力量,才能學習跨步向前。因此,讓孩子自然的感覺統合自己行走能力,學習踏出人生第一步較好。P-203



學步車使用不當的確可能引發危害,選購及使用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六點:P-203



(1)切勿讓嬰兒置於無人注意狀態下使用。

(2)嬰兒使用學步車,應注意嬰兒雙腳須著地。

(3)嬰兒學步車限於無危險障礙的平地使用。

(4)搬動嬰兒學步車時,須將嬰兒抱離。

(5)嬰兒使用學步車時,須遠離樓梯、門檻。

(6)嬰兒使用學步車時須遠離火爐、電熱器等熱源。

沒有留言: